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评论

整治农村污染刻不容缓

2014-05-11 12:27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胡殿文年事稍长、曾在农村生活的人,大都体验过在村前屋后的小溪流、小水塘中摸鱼捞虾的乡村乐趣。可是,如今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不仅溪河中鱼虾几近绝迹,严重者甚至水体恶化,就连农民日常

胡殿文

年事稍长、曾在农村生活的人,大都体验过在村前屋后的小溪流、小水塘中摸鱼捞虾的乡村乐趣。可是,如今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不仅溪河中鱼虾几近绝迹,严重者甚至水体恶化,就连农民日常的饮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都得不到保证,曾经的青山绿水失去了昔日的容颜。

近年来,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农村环境污染触目惊心,整治农村环境污染刻不容缓,否则将会让我们付出可能比治理城市污染更大的代价,也必然会导致我们明天的发展凄惨暗淡。如何破解当前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亟待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农村环境恶化问题的原因很多。一是立法缺位。对于农村养殖业污染、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基本是空白。二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强,地方政府对工业污染转移和农村自身污染问题重视不够。三是农村污染防治资金匮乏,农村从财政渠道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的资金。四是农民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知之不多,加大化肥使用量、盲目施肥不仅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在种植业中,农民只认识到使用化肥简单、方便,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

探本穷源,找寻对策,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改善民生的需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认识要明确,思想要统一,立法需要加快,而全民参与、政府给力才是破解难题的关键所在。

要尽快制定《国家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完善环保法律体系,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法律支撑。我国幅员广阔,情况各异,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单纯依靠环保专项行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将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要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各级政府要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让农民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乡镇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要设立专项基金,建立长效机制。地方政府要设立专项基金,重点解决所辖地区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应设有专职的环卫人员。

要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处理好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保护饮用水水源。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

开展“清洁家园行动”,通过在农村范围实施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达到基本遏制农村环境污染、明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目标,努力建设村容整洁、生态协调的新型农村社区。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自觉保护环境,绿化、美化环境,才能呵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