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住手中的“文明”
摘要: 赵国岩 这个国庆黄金周,估计很多“宅”在家里的人会窃喜自己的“英明选择”。看电视新闻:高速公路堵成了停车场,景区最壮观的就是起伏的人头,游客带走回忆留下垃圾,商贩趁机哄抬物
赵国岩
这个国庆黄金周,估计很多“宅”在家里的人会窃喜自己的“英明选择”。看电视新闻:高速公路堵成了停车场,景区最壮观的就是起伏的人头,游客带走回忆留下垃圾,商贩趁机哄抬物价......本是休闲散心的长假,却似乎给旅行者带来的更多是闹心添堵。
游客随意丢垃圾的举动令人遗憾,而环卫工人的敬业和坚持又让人动容。汇总这个长假的各种图景,一边是红火的假日旅游经济,另一边却是有待改观的游客素养和社会管理,两者对比,难免让人五味杂陈。
早在2006年10月,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就联合发布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倡导各地游客遵守公约,争做文明游客。但时至今日,结果还不能令人满意。今年3月,美国市场调研机构曼达拉公司针对16个国家56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关于旅游的在线调查中,中国旅客因“不讲卫生”等原因列“最差旅客榜”第二名。在国庆长假暴露的这个老问题,依然有点沉重。
表面看,这是游客的公德和文明素质问题,根源上,则关系到公民的公共意识。公共意识,是一位公民认同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并自觉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在维护个人利益和亲戚朋友间的私人道德上,大多数人都表现出很高的素养和积极性,而在与自身利益不直接相关的公共领域,则难言乐观。正是公共意识的缺乏,让很多人重私德而轻公德。人们会把自家客厅打扫得一尘不染,却可能对社区路面上的果皮纸屑无动于衷,对在沙滩抛下酒瓶、塑料袋心安理得。
公共空间并非与个人无关。比如,客厅是人们生活的小环境,而所在社区,周边马路、公园等设施,则构成大环境。进一步讲,那些距离更远的景区名胜,则是更外围的一层环境。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人们的生活环境,这些也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域形象的体现。因此,国家形象、地域形象和个人利益,公共空间和个人生活,是息息相关、荣辱与共的,任何贪图便利的随手一扔,扔掉的都不仅是个人的道德品格,还有地域、国家的“脸面”,而如果国家无“脸面”、城市无光,身处其中的国人、市民又岂能独善其身?
拎住“文明”吧,别让它在无意识中被随手扔掉!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