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论文

浅论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014-05-23 09:20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王振国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王振国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家庭教育纳入《规划纲要》的内容,并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育的各个环节,贯彻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按照国家“大教育”的观点,教育应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正如中国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林安梧先生所言,“教育涉及阳光、空气、水,家庭教育是阳光,社会教育是空气,学校教育像水一样”。中华民族有史以来一贯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视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代,我们的祖先把“家教”与“国教”“同构”,即把“家教”视为“国教”,把教化天下的任务分摊到每个家庭来承担,直接把家庭这个社会最基层的单位及人所依赖的生活环境变成了道德教化的组织机构。《三字经》中“子不教,父之过”一语就是社会向家庭分摊教化任务的最好证明。古代家庭教育的实质就是在全社会推行家庭教化的教育责任制。在这种体制和机制下,中国优秀的传统教化和美德一代一代传下来,家庭教育始终处于教育工程前列,使炎黄子孙不断涌现一代一代的栋梁之才。从五代十国吴越国一直延续到现在的钱学森的钱氏家族,从宋代范仲淹世家一直延续到现在的范敬宣、范曾范氏家族,都是很好的例证。有史以来,家庭教育始终承担着关系家庭的幸福美满与社会的稳定和谐、繁荣进步的重要职责。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子女的成败、家庭的悲欢,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社会的未来。所以,古代的家庭教育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家庭教育近一个时期以来逐步弱化了,并且走向了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言教轻身教、重知识轻实践等一些误区,致使一些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甚至出现悲剧,因家庭教育失败,造成家庭的不和谐、不幸福,贻误了孩子的终生,也给家庭、社会和国家都造成一定的损失。一些教育界的行家深刻体会到,当今世界上有上万种职业,几乎都需要先培训后上岗或持证上岗。而在现在的社会中,只有父母这个职业是无师自通。做父母几乎是人世间第一神圣而复杂的职业,为什么就不需要任何培训呢?为什么会有许多不合格、不称职的父母“上岗”呢?这主要是因为对家庭教育的重大意义认识的淡化和缺失。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地位和影响,在国家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缺乏家庭教育的教育是有缺失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重在教育父母,好家长同时应是孩子的好老师。当今社会,许多年轻夫妇在思想上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孩子就已经降临世间。既没有学习怎样抚养、教育孩子,也没有受过专门培训。一些父母虽然也看了一些书,但是由于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科学性,缺乏针对性,常常对如何教育孩子莫衷一是。于是就出现“一训、二骂、三打”等严管监控的粗暴手段,使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得不到充分保护,使孩子精神遭受创伤,心理形成逆反,甚至成为父母的对立面。有的父母对独生子女过度溺爱、保护,使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不强,责任感缺失,适应和融入社会的能力不强,成为职场的弱者。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尊重孩子自身的生命价值,一味望子成龙,忽视孩子的个性成长,使孩子的人格尊重受到侵害,致使孩子精神扭曲,形成不良品德,以致走向父母愿望的反面。有的父母由于个人素质差,缺乏爱心,社会角色顽劣而导致孩子也游走在社会的边缘,内心绝望,患上心理疾病,自暴自弃,最终成为社会的罪人。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时间最早、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父母给孩子的教育是养成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陶冶气质等,是孩子做人的基石,是培“根”的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和环节。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孩子终身受益。我国历朝历代涌现的国家栋梁之才都是从良好的家庭教育中走出来的。反之,没有成才的纨绔子弟都被人们嗟之为“缺乏家庭教养”。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素质,使做父母的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科学方法,具有承担起实施积极家教的能力。孩子有问题,父母来吃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应成为社会的共识。

随着国家《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家庭教育”已提到了办好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和中国青少年研究培训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试点工作,我市各县区也已开始培养“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承担家庭教育的专门人才。这是在中国出现的一个“新职业”。家庭教育这一历史责任,除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承担外,各社会团体及社会组织也应积极参与,勇于承担起家庭教育这一社会责任。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大批离退休的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老同志,对家庭教育有认识,对家庭教育的知识、原则、规律有实践、有经验、有热情、有历史责任感,是做好全市家庭教育的一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市、县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及各级教育专业委员会在积极谋划参与全市家庭教育工作,拟成立市老科协“家庭教育中心”,和各学校的“家长学校”结合起来,对孩子的父母进行讲授,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的知识,指导和引导各位为人父母成为合格的“职业父母”,为全市的“家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作者系驻马店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