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论文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的缺失

2014-05-23 09:28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 刘保根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按照德才兼备原则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但是,当代大学生

刘保根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按照德才兼备原则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但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思想道德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思想道德教育普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说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头头是道、学习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敷衍塞责、做起事情来把思想道德教育的标准统统忘掉的情况。概括起来,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的缺失。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一)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失衡

    知识不等同于道德,知识更不能取代道德。我们国家一直提倡人才要德才兼备,主张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同样重要,要同等对待,不能忽视其一。但在现实生活中,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并没有受到国人的同等对待,重视知识教育而轻视道德教育或者在知识教育上下真功夫、在道德教育上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还存在。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为了得到眼前的短期利益。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个人价值取向的日趋多元化,当代大学生少了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强烈民族责任感,多了为找个好工作而努力获取文凭的现实感;少了学习模范、崇拜英雄、讲道德比奉献的精神,多了崇拜明星、大款、讲排场比阔气的虚荣之风。很多单位选人用人时较少考虑学生的道德水准,高学历几乎成了唯一的敲门砖,很多大学招生时不再考虑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考试成绩成了唯一标准。因此,很多大学生着眼于现实经济利益的考虑,对道德教育课程的学习敷衍塞责。

    片面追求高的升学率和就业率。在升学率和就业率的驱使下,学校在教育方面也存在片面重视知识教育、轻视道德教育的现象。中国的道德教育一般从小学就开始了,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都开设有道德教育的课程。但是,由于中小学阶段的所有学习都是主要围绕考入大学这一最终目的,而道德教育的课程又不是大学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由此导致学校和学生对道德教育和道德教育课程不重视,使道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大学阶段,由于就业单位并未将素质考核作为用人的硬性标准,高校和在校大学生也普遍存在不重视道德教育的现象,使道德教育课收效甚微。

    市场经济的深化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金钱意识和对利益的追求更加强烈,财富在很多时候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享受,还有社会地位的提升,从而也给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二)理想脱离实际

    理想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但理想不是凭空设想,理想总是根植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但是,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理想与实际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理想过高过大,导致大学生无所适从。当代高校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多是从理想信念等方面进行,而由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他们中的很多人把大学时光当做最自由、最舒适的时光,缺少认真对待学业的态度,缺乏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他们谈理想信念,无疑收效甚微。

    “义”和“利”孰重孰轻分不清。“义”与“利”自古以来是人们道德取舍的两个标准,君子重“义”轻“利”,小人重“利”轻“义”。当代大学生应当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重“义”轻“利”也应当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重“义”轻“利”不再是当代大学生追求的道德标准。一些大学生为了眼前的个人利益而做出重“利”轻“义”的事情。

    “个人”和“集体”孰大孰小分不清。对于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而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出现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这是我们每一位受教育者从小就应该明白的道理。当代大学生还存在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的现象,对于个人的事情事事上心,对于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对策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很多,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尽快扭转现状,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强盛、社会发展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

    (一)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为道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知识教育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而道德教育却不是短期可以见效的。一个社会道德标准的形成是文化长期积淀的过程,社会道德一旦滑坡,要想重新树立需要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宣传,倡导主流社会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反对各种丑恶现象,弘扬社会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道德至上的共识。

    (二)把思想道德作为当代大学生升学就业量化考核的内容

    高校应把学生的道德水平作为入学考试的内容。长期以来,高校很少把学生的道德水平作为升学考试的考量标准,这一方面是因为道德水平难以量化,很难设置一套行之有效的考量办法;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对道德教育做到足够重视。笔者认为,今后,国家和高校可以组织人员制定科学可行的道德教育评价方法,把道德考评成绩作为学生入学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也可以参考国外的成功做法,如对考试成绩合格的考生进行公示、查看考生社会实践经历等。

    单位应把学生道德素质作为录用的重要标准。用人单位要改变过去那种用人只看文凭不看人品的做法,不论是公务员录用还是企业招聘,除了硬性的笔试和面试成绩外,对拟录用人员的走访调查也很重要。此前,媒体曾报道过深圳某公务员殴打父母一事,尽管最后单位、媒体和社会公众对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原谅了他的过错,但这也说明我们在人才录用方面机制的欠缺。媒体也曾报道过,一些单位要求员工必须为父母洗过脚,必须有在福利院、敬老院照顾孩子和老人的义工经历等。尽管这样的道德考量方法还不完善、不到位,但这也反映了社会已经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人才录用时开始做积极的尝试和努力,注重对他们进行道德考量。

    (三)媒体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努力净化社会风气

    媒体有舆论监督、反映民声、传达民意、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的作用。然而,出于对广告、发行、收视率等经济利益的考虑,一些新闻从业者置职业道德于不顾,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存在低俗、庸俗、媚俗的风气,不利于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中共驻马店市委政策研究室)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