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论文

低效语文课堂例析

2014-05-23 09:28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王建勋到过很多教改前线听过一些老师的课,感觉课堂确实热闹多了。但热闹之后,感觉很空洞,就像现在的很多大片,画面华丽之极,情节极尽曲折,但不能动脑去想:一想就空洞无聊,因为里面几乎没有思维。 一、活

王建勋

到过很多教改前线听过一些老师的课,感觉课堂确实热闹多了。但热闹之后,感觉很空洞,就像现在的很多大片,画面华丽之极,情节极尽曲折,但不能动脑去想:一想就空洞无聊,因为里面几乎没有思维。

一、活动过烂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课(两节课连着上),一位教师执教《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节课上得非常精彩,听课者纷纷颔首,第二节课开始讨论环境保护问题。于是,一场讨论就这样热烈地展开了,直到第二节下课。 确实,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但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一堂语文课竟然以环境保护为主题,但语文教师谈这个问题有自然教师深刻吗?更为主要的是“语文味”哪儿去了? 当四人小组讨论成为模式的时候,当一堂语文课教师只能讲几分钟成为模式的时候,悲剧就开始一轮又一轮地在语文课堂上上演了。无论什么课,无论有无必要,但凡公开课,讨论形式必定出现。于是乎,学生趁机讲话者有之,教师趁机休息者有之,听课的人趁机窃窃私语者有之。至于这样的讨论究竟有何意义,则无人仔细研究。

二、不伦不类的语文课堂

课堂中的生成可分为可预设生成,不可预设生成。而对不可预设生成,老师就要机智灵活地运用教学智慧处理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讲《黔之驴》,模仿一位名师的做法导入。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一种动物,这种动物你们都很熟悉。想想看,你们家都养了什么?其实,学生课前都预习过,但故意跟老师做对,说鸡啊、鸭啊。“能干活的”,“牛啊、马啊”。“比马个头小一点的”“没见过!”“哎呀,你们怎么不知道?我来学它的叫声吧。”学完之后,这位老师问学生“是什么在叫啊?”学生回答“是老师在叫!” 预设是教学主体的筹划与设计活动。我们必须认识到,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双重特征。而对不可预设生成,要学会面对,这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三、胡乱“生成”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堂的生成性,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而,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语文课堂的现场生成。某教师执教《猫》有这样一个细节:当学到猫小时候很淘气那段课文时,有学生提出:老师,猫把盆景弄得枝折花落,你还不责怪它,花草树木怎样得到保护?于是,教师抓住“怎样保护花草树木”展开讨论,学生说得头头是道,课堂热闹非凡…… 而对突如其来而又背离文本价值取向的问题,教师本应在思考后运用教学机智对其加以转换和提升,向文本和语文靠拢,借机分析小花猫淘气时的动作,实现理想中的生成性教学,而那位教师却引导学生讨论与文本与语文无丝毫关系的保护花草树木,这样的课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四、为情境而情境教学的语文课

一位教师教学朱自清的《春》,以声、光、电、色齐备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入课。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画面次第展开:一条小溪流从遥远的山谷中蜿蜒而来,几只小鸭在水面上静静地漂浮。小溪的两岸,是稀疏排列着的老柳树,枝条稀疏,正有微黄的嫩芽泛出…… 学生看得饶有兴味,老师在一系列铺垫之后问“昨天布置大家预习了《春》,大家比较一下,朱自清用优美的文字所展现的春景与我们刚刚从画面上看到的春景,哪一个更美呢?”学生意见不一,较多的声音说的是画面上的春景更美。老师当即愣在那儿,不知如何接茬,如何顺势导入新课。显然,这一设计很现代,很精美的情景并没有很好地实现教学意图,相反却使教师陷入了尴尬。对于《春》这样优美的散文,我们的教学可能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孩子借助作者生动的语言来想象和描摹展现春景之佳美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学习作家美的语言。

五、纯表演的语文课堂

有些公开课过于追求“新、奇、特”,有些老师还提前和学生打招呼“配合互动”,于是,公开课变成了表演课。一节语文课教学内容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为了营造逼真氛围,老师在教室里安装了一个小型爆炸装置,讲到“英雄托起炸药包”时,他脚底一踩,教室里响起了爆炸声,现场烟雾缭绕…… 但上课不是看戏,讲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也不需要声、光、电的配合,就是配合,也应该找一段电影资料。老师们为何要在这一地方花时间呢?至少有一条,他们的意识中,这样做是教学形式的创新,是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以及出奇制胜的需要。教育的底线,是让每个受教育者学会做人,诚实守信。从此对照某些公开课、精品课,哪怕其形式再活泼,整个教育过程体现得再完美,如果让学生配合,弄虚作假,给学生的教育则是反教育。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必须让教育回到常态。这就需要真正建立老师同行评价体系,同时,赋予老师教育的自主权。

现在的语文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浮”,学生没掌握,就发挥了、延伸了、拓展了,这种教学太浮泛了。二是“空”,不去分析和研究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只是花里胡哨地在那里卖关子。三是重包装,老是追求新的形式、新的模式,用多多益善的投影、图片等手段把一堂课包装得严严实实,总希望在自己的课上能爆出个大新闻来。

一堂语文课,只有使学生有兴趣,学有所得,学必开启智慧,这样的课才算是真正的语文课,你当老师的才算真正起到了指导作用。(作者单位:驻马店第十二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