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论文

网络传媒中性别意识缺失问题探析

2014-05-23 09:29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吕晶晶 当今社会,商业文化气息席卷全球,网络传媒的发展日益繁盛。然而,网络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建构,往往带有明显的性别偏见,对女性造成了潜在危害,影响了女性的全面发展。作为女性网民,我们常常未能

吕晶晶

       当今社会,商业文化气息席卷全球,网络传媒的发展日益繁盛。然而,网络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建构,往往带有明显的性别偏见,对女性造成了潜在危害,影响了女性的全面发展。作为女性网民,我们常常未能有效感知缺乏性别意识的网络文化所带来的潜在的信息伤害。网络作为大众传媒的有效手段,以这种方式传递着社会观念,将会潜在影响女性网民的价值追求,对女性在未来空间的发展构成潜在的信息伤害,两性发展的不平衡性由此造成。

       一、“性别意识”概念的阐释

       目前,学术界对“性别意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现有的对性别意识的界定有以下几种:李慧英认为,性别意识就是从性别的角度观察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对其进行性别分析和性别规划,以便防止和克服不利于两性发展的模式和举措。李国华认为,性别意识是人类对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关系、地位、价值、权利、责任、使命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其核心是两性关系。即从两性关系的角度去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去寻找男女两性的位置和价值。其目的是在于重新调整两性关系,把平等带入两性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性别意识就是男女平等的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开始成为社会存在和变迁的主体,而且是受益者,女性对社会发展的进程正起着深层次的影响。

       二、网络传媒中的性别意识缺失的表现与风险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女性的发展与进步; 女性能量的发挥,离不开全社会树立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然而,这种不平等的性别意识正在通过新兴媒体网络空间以其复杂和隐蔽的方式蔓延着,继续巩固着男权观念和男权文化规范。虽然在现在的网络传媒中,传统的女性的角色和特征取得了明显突破,然而,网络传媒中显然更多地是在输出女性的负面形象、片面形象。网络传媒通常从男权文化中心角度对两性特征进行概括和归类,即女性容易被定性为从属于男性的依附者、装饰品,男性通常是社会上具有创造的行动者,并且在两性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塑造关于女性的角色定位、能力和兴趣的刻板印象,以此吸引更多的注意力。

       (一)网络传媒中性别意识缺失的表现

       现在网络传媒中的广告、电影、电视等多种娱乐节目都可以窥见到隐藏其后的男权主义文化内涵,其所塑造的性别刻板印象,在潜移默化中构成了一种风险。比如,美女图片充斥网络,乍看起来千姿百态、风情各异,但事实上无一不是在强调“女人味”以迎合男性的审美趣味与审美标准。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所说:“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美女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带来了高额赢利,具备了商品的本质属性。而网络的快捷与宽广的覆盖面使女性尤其是美女的商品特性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发挥,商品价值得以前所未有地实现。这种商业气息的文化更加剧了网络传媒对“刻板成见”的认同,使之传播的社会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社会榜样等都会对受众造成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二)网络传媒中性别意识缺失的风险

       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西蒙娜·波伏娃有句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在父权制社会中,女人永远是“第二性”。从传媒不断制造的或为传统的贤妻良母、或为现代的漂亮等女性形象中可以看出,网络传媒往往以或暴露、或隐晦的方式在复制着男女角色的陈规定型。网络传媒在性别话语领域的这种潜在的、隐性的建构会通过网络中的传媒中的各种形式向女性和男性传递着一种信息: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因此有学者指出,“男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由生理所决定,而是由社会文化所规范的”。

       今天的网络传媒大多是在教导女人如何成为一个有人疼、有人爱的、有女人味的女人,为此,抓住老公的心成为女人们的共同事业,保持完美身材成为女性的第一要务。在女性被称作“半边天”的今天,女人为美丽所做的所有功课背后仍离不开男性目光的指引,这一点并没有因时代的演进而发生质的改变。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指出的:“女人是什么以及是好是坏都是按照男人的标准来定义的,但男人却不是由女人来定义的。女人是附属的,而男人是本质的,他是主体,是绝对,而她(女人)只是他(男人)的另一面。”这种网络传媒中的性别建构会使女性对自身发展的定位出现认知偏差,导致女性在职业选择的时候面临潜在的社会风险,甚至这种风险直接影响婚姻的建构和选择。

       三、网络传媒中性别意识缺失的应对之策

       (一)政府社会层面:在应对网络社会性别意识缺乏中发挥引导功能

       政府部门因其具有最强实力和最丰富资源的组织系统,在应对网络社会性别意识缺乏中理应发挥引导功能,加强对网络文化的构建并给予及时的引导。积极遏制网络上歧视女性的报道,制定具有社会性意识的传媒政策,建立、强化新闻宣传中监督检查性别平等的机制。与此同时,教育部门更要加强对女性的正面教育,不断弱化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学校教育对女性的性别意识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积极构建性别平等文化。

       (二)网络媒体层面:在应对网络社会性别意识缺乏中发挥主导功能

       网络传媒仍存在着复制传统的性别角色,尤其是网络中高喊“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平等的事实,一部分女性对自己的信念产生了怀疑,从而产生了一些依赖思想。互联网是社会大众的“共同媒体”,要努力构建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积极输出正面的女性形象,引导网民,尤其是培养未成年女性网民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重要力量。

       (三)网民自身层面:在应对网络社会性别意识缺乏中发挥主体功能

       网民既是性别意识的实施者,又是性别意识的受害者,应不断提高自身性别意识,抵制不良信息的输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作为女性,尤其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强对自身的价值的肯定,不断强化自身的主体意识,在网络运用中积极维护女性权益,用自身的行动推进两性平等社会的建构。 (作者系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研究生)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