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论文

驻马店市社会科学2012学术年会摘要

2014-05-23 09:32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传承创新 繁荣发展——驻马店市社会科学2012学术年会摘要编者按 近日,驻马店市社会科学2012学术年会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传承创新·繁荣发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焕之出席

传承创新  繁荣发展

——驻马店市社会科学2012学术年会摘要

编者按 近日,驻马店市社会科学2012学术年会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传承创新·繁荣发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焕之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对省、市社会科学2012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进行了表彰。与会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发言。现将赵部长的讲话和与会者的发言摘要刊发,敬请读者关注。

 

坚持文化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赵焕之

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精神,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积极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根据省社科联有关要求,我们在这里召开驻马店市社会科学2012学术年会,对于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传承创新·繁荣发展”,就是在中原经济区大背景下,探索如何坚持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次学术年会,市社科联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前期下发文件进行征文、组织有关专家对上报文章进行评选、积极向省社科联推荐优秀论文等。在全省举行的学术年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共组织参加了9篇论文,2篇获得一等奖,2篇获得二等奖,5篇获得优秀奖,可以说是成绩喜人。这既是省社科联对我市社会科学工作的肯定, 也彰显了我市社会科学研究的实力和能量。

一、坚持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意义重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走向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先进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心骨、精气神和发动机。对于面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艰巨任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其中诸如以人为本、讲究诚信、强调和谐、重视教育、倡导德治等,在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中,仍然是重要资源。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与挖掘并重、传承与创新并重、事业和产业并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优秀的先进文化需要创新。优秀的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们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者,也是积极创新和发展者。这是执政的需要,也是历史的需要。在这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内在统一的。传承是基础,创新是生命,两者不可偏废。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坚持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要理论联系实际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下发了《中共驻马店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加快推进我市文化繁荣发展,推动驻马店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文化条件。文化传承创新,不是一句空口号,需要实践创造和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我市的实际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与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结合起来。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唯一具有传承创新文化使命和功能的经济区域,要牢牢抓住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机遇。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缩影。天中文化作为中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县区对文化的传承保护都很重视,围绕本地文化资源,都建立了一批主题公园。重视让人感动,西平县的嫘祖园、洪河公园、冶铁铸剑园,上蔡县的蔡国古城,新蔡县的辛亥革命纪念馆等保护开发的都比较好。做好综合研究开发利用,对于促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意义非凡。

(二)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文化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化建设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先进的、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相适应的文化才会推动和引导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只有和时代结合才有生命力。比如张体龙围绕惠农补贴政策创作的歌曲《幸福雨》就是这样。要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做大做强图书报刊、广播电视、文艺演出、印刷、广告等传统文化产业;引导网络服务、休闲娱乐业发展壮大;鼓励支持发展动漫和电子游戏产业;挖掘各地文化资源优势,精心策划包装文化产业项目,积极开展文化招商引资。做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与我市人民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文化不仅是精神力量和智力财富,而且是人民群众的一种生活需求。当前,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尤其是基层,数量少,质量差,“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这些都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由于健康文化缺位,如今在农村一些地方,赌博盛行、宗教盛行、迷信成风、低俗色情表演不断,破坏了淳朴的乡风,也造成了许多让人头痛的社会问题。这些情况说明,坚持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艰巨。要继续开展“欢乐中原·和谐天中”、“舞台艺术送农民”和节庆文化、民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法律科普文体卫生治安环保“六进社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发挥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社区文化中心的作用,提升文化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培育农村文艺人才,引导和支持群众自办文化活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开展文化志愿者活动,鼓励退休文艺工作者、艺术院校学生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为社区和乡村提供志愿服务。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有效整治和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三、社科理论界要在坚持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

在我市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征程中,社科界理应担当使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一)发挥理论引导作用,为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提供理论支撑。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帮助解决理论认识、科学思维、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在推进理论武装、塑造人的“灵魂”工程中,迫切需要社科理论工作者发挥理论引导、价值导向、精神引领的积极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是要宣传十八大精神,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认真开展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讲,析事明理,解疑释惑,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发展经验,激发赶超发展的激情,提升驻马店精神,增强发展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在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中,哲学社会科学要提供坚实思想基础,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二)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我市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提出有分量、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服务。当下要就文化院团转企以后如何搞活、做大做强,政府购买演出怎样更能发挥实效,如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如何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如何培养地方文化人才和如何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经济融合发展等课题开展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使得更多的社科研究成果服务文化发展。

(三)发挥服务社会作用,为提升市民素养、文明水平提供活动载体。要把理论研究与宣传普及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宣讲普及工作,让社会科学理论走近百姓生活,使更多基层群众掌握人文社科知识,这是社科界的责任与使命,也是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直接体现。全市社科界要通过科学理论进基层、社科知识大篷车进基层、中原大讲堂·天中讲堂、社科知识普及周、《天中论坛》等平台,以及报纸、电视等媒体,采取理论宣讲、现场指导、咨询服务等形式,使广大市民通过学习人文社科知识,以科学的理念、精神和方法指导工作、学习和生活。要推进社科普及工作常态化,不断丰富社科普及传播形式,扩大社科普及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传承弘扬  开发创新

全力打造“冶铁铸剑文化之乡”

中共西平县委书记 张金泉

西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冶铁铸剑的圣地,冶铁铸剑历史源远流长。西平冶铁铸剑资源独特,棠溪人被尊称为人类发明和推广运用冶铁先进技术的“鼻祖”。作为中国古代九大名剑的发源地,西平冶铁铸剑历史和铸剑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寓意。

为了让西平冶铁铸剑技术传承创新,再现光芒,我们深入研究,传承创新,叫响品牌,加大对冶铁铸剑文化的研究,继承了传统正宗工艺,努力提高知名度。2006年,西平铸剑技术工艺被定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西平被授予“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并被定为“中国冶铁铸剑文化研究基地”。

为了推动西平冶铁铸剑产业发展,我们一是高起点定位。围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抓住被定为“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和“中国冶铁铸剑文化研究基地”机遇,深入挖掘,加强保护,大力开发,努力把冶铁铸剑文化打造成为中原文化的品牌、中华文化的名片。二是高标准规划。把冶铁铸剑文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聘请有关设计单位和知名专家,对冶铁铸剑文化开发进行总体和详细规划设计,突出传承性、特色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三是高品位建设。广泛筹措资金,加大建设力度,加强对遗址遗迹的保护力度,把冶铁铸剑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剑文化、传承剑精神。四是高层次发展。通过举办高级别会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提高知名度,广泛宣传冶铁铸剑文化历史起源、发展以及剑文化精神,使冶铁铸剑文化传播得更广、影响得更深。

 

创新提升舆论引导水平 营造务实赶超发展浓厚氛围

市广电局局长

当前,全市上下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氛围浓厚,经济社会呈现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这给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一要坚持正确导向,创新提升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在宣传报道中,进一步强化导向意识、提高引导水平,强化新闻的贴近性,突出思想性,把握新闻规律,坚持民生视角,注重回应关切、细节展示、情感表达,更好地凝聚共识、增强信心、促进发展。

二要创新主题宣传,增强舆论引导的实效性。第一,报道内容要创新,使主题性宣传有活力。要把报道的视角放低一些,寓报道主题于事件叙述中,以小见大,折射出报道主题。第二,报道角度要创新,使主题性宣传有看点。把握重大选题以小见大的报道视角,用形象的“人”和“事”乃至“细节”来承载一个有深度、有厚度的主题。第三,报道形式要创新,使主题性宣传有亮点。要善于通过典型事实和背景材料的运用,将媒体的观点或意图隐藏于新闻的典型事实中,达到报道与宣传的统一、受众与媒体的统一。

三要创新舆论监督,把握舆论引导的规律性。舆论监督要成为促进工作的正面报道,就要公心、公正、公平,要坚持“两点论”,既要说危害,也说原因和条件;既有批评,又有安慰;既分析原因,又指明方向;既有理有据,又不强加于人。

四要积极“走转改”,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扎根生活和群众,要用真情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同采访对象贴心、贴感情,接“地气”,补“底气”,俯仰天地,情系苍生,少去宾馆酒店寒暄客套,多去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少一些迎来送往的人情世故,多一些正义于胸的铁骨铮铮。

 

泌阳俗语“回来了”的文化解读

驻马店日报社编委委员 胡殿文

“回来了”是积淀在血脉里的一种文化符号,包含泌阳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的文化信息。《日常用语中的盘古文化趣语》中说,为什么泌阳招呼客人的开门曲是“回来了”?因为天下人本是一家,五湖四海的人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都是盘古爷、盘古奶的子孙。这里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每个人来到泌阳都是回到故里,自然潜意识里也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回来了”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与人根文化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盘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开天辟地的创世之神,人们尊他为化造万物之神,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祖先。中国人有认祖归宗、落叶归根的观念,这是“根文化”最好的体现。盘古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胆识。

盘古神话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巨大影响,更在于“天地间人为贵”的人文主义倾向和“以人为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寻根盘古起源,考证盘古遗迹,研究盘古文化,开发旅游胜地,是我国史前文化和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既具有较深的人文内涵,又具有较高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旅游等价值。从文化认同来说,理性认知,提升境界是前提。既然盘古是人根之祖,盘古故里就是人类共同的家,我们要有包容、宽容、扩容的心态,开放、开发的胸襟,朝着包容性对话努力,旨在同根同族,共铸繁荣,实现包容性增长,共同发出“回家了”、“回来了”的声音,呼唤“回来了”的俗语,叫响“盘古文化品牌”, 让“回来了”回归本意,营造一种亲商、爱商、敬商的氛围,为建设共同的家乡而献计出力,推动地域经济的发展繁荣。

 

河南高校服务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对策研究

黄淮学院教授 羊守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河南承担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历史责任,更是中原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契机。高校文化知识密集、文化成果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具有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服务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河南高校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相结合,是凝聚办学特色、增强自身实力、扩大社会影响的有效途径,也是打造特色品牌的有效手段。

河南高校服务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要实施好河南高校服务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文化专项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河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管理,针对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需求,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主动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加强高校文化服务载体建设,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开展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加强对高校服务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工作的领导;加大对高校服务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经费投入,确保高校服务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健全高校服务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配套制度;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在服务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全球信息化条件下如何规避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

驻马店电视台 刘秉银 蔡卫斌 贾箴箴 刘伯冉 刘军平

由于网络传播自身特点和监管存在的一些问题,网络在给人们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容易出现一些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舆论观点,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并规避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摆在各级政府尤其是新闻宣传部门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网络舆论容易激发“群体极化”效应,引发社会事件;网络舆论弱化了政府对社会信息的控制力;网络舆论淡化了党和政府的正面引导。

规避网络舆论消极影响的对策:第一,加强主流新闻网站建设,主动占领网络舆论高地。各级政府应加强主流新闻网站建设,及时发布权威观点,主动占领网络舆论高地,充分发挥主流新闻网站传播及时的优势,建立顺畅的民意表达渠道,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第二,培植各级网络传播“把关人”,提高网络舆论引导水平。网络传播“把关人”在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方面肩负神圣职责,必须加快培养各级网络传播“把关人”,从源头上净化网络舆论环境。第三,科学设置“网络议程”,积极运用引导技巧。当网络上出现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和言论时,就需要“意见领袖”来解疑释惑。这时,如果能科学设置“网络议程”, 巧妙运用传播技巧,及时推出自己的“意见领袖”并发挥引导作用,把相关部门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公众关心的网络议程,就能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指定的方向,从而影响人们对某一社会事件的基本判断,较好地引导网络舆论。

 

遂平“李国喜现象”探究

遂平县委党校

李国喜舍身救人的英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吴房大地,循着李国喜的英雄足迹追索,我们看见了为抢救落水少年而英勇牺牲的大学生陈瑞生,看见了勇于同不法行为作斗争而英勇献身的国家烟草系统“模范专卖员”刘富忠,看见了为解救被拐卖少女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而壮烈牺牲的“徐洪刚式的好青年”王世林,看见了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殉职的“模范民兵连长”李学峰,也看到了在“75·8”抗洪大堤上奋战的英雄群体。这些发生在吴房大地上的平民英雄现象,我们称之为“李国喜现象”。

在这些平民英雄身上呈现了热心、实心实意,爱心、至善义举,专心、爱岗敬业的共有特质。遂平作为天中大地的一部分,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仁孝、诚信、正直、善良、勇敢、谦和等优秀品质铸就了遂平儿女淳朴善良、吃苦耐劳、踏踏实实、侠肝义胆、知难而上的群体性格。这种性格代代传承,在社会主义时期先进精神和道德熏陶下,自然就产生了“李国喜现象”。

“李国喜现象”是当代河南人良好精神风貌的高度浓缩。日常生活中的不计名利、默默奉献,关键时刻的责无旁贷、勇于担当,危难当头的挺身而出、舍生取义,正是“三平精神”的体现。李国喜的事迹表明,只要每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胸怀理想,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种思想品格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支撑,是当前社会背景下道德精神的强烈呼唤,更是激发广大干群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动力。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平大铜器概况及其保护与发展

西平县文广新局创作室主任 黄广平

西平大铜器是一种风格独特、传承久远的民族民间闹年打击乐,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其音韵铿锵,气势恢宏,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征,很具表演性和观赏性。20072月,西平大铜器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6月,被国务院公布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4年,原西平县文化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后,局党组在制定文化发展规划时,把如何传承和弘扬民间大铜器作为重要议题进行了研究。民间大铜器要发展要光大,仅靠每年春节期间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局党组打破常规建制,整合文化资源,组建了大铜器表演团队。同时,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搞调研,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传承弘扬民间大铜器一定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大铜器演奏技巧和表演内容要注重继承和创新,既要蕴涵浓郁的民族民间传统特色,又要融入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管理运行机制上,西平大铜器表演队全体队员都在一个系统工作,岗位相对稳定,便于指挥调遣,保证了演出队伍的整齐划一。

同时,西平县文广新局党组把民间大铜器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导品牌来打造,着手筹备成立西平县民间大铜器协会,发掘、整合大铜器资源,统一曲牌、统一编队、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组织成立西平大铜器发展有限公司,面向全国承接演出活动,建立西平大铜器网站,印发宣传彩册,广泛宣传推介西平大铜器,使西平大铜器在产业化运作中得到更好保护和发展。

 

赶超源于发展 崛起先要自强

驻马店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任 赵国岩

市第三次党代会从市情出发,对驻马店今后五年的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未来五年,我们将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启驻马店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的新征程!

以提升境界,存高远之志。赶超发展要胸怀大视野,看清发展大势和自身差距,找出比较优势,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赶超发展要亮出大胆量,善于借鉴他人,拥有前瞻眼光,谋划新兴产业;赶超发展要迈出大步伐,找准位置,担当责任,在推进赶超发展中快步奋进。

以图变图强,提创业之神。要去除自我疑虑,坚定赶超发展的信念,冲破条件限制,拿出一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一种夙兴夜寐的勤奋劲儿、一套谋事创业的真本事、一套超出常规的好办法;要克服自我惯性,实现工作方式的积极转变,营造全市上下谋事创业的大氛围,让每个党员干部都真想事、能干事、干成事;要战胜自我惰性,焕发干事创业的激情,拿出谋事创业的精神头。

以现实行动,聚赶超之势。超越自我是精神旗帜,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超越自我才刚刚起步,我们没有理由停顿歇息;超越自我还存在盲区,我们必须进行全面扫盲,让超越自我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和工作常态。

以人格魅力,鼓奋斗之劲。要勇于担当,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倍加珍惜干事创业的工作舞台,聚精会神搞建设,甩开膀子干事业。要利为民谋,冲破“自我利益”的束缚,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执政为民上。要实干为先,坚决克服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的问题,规划了就要有行动,启动了就要跟踪,开头了就要有结果。

 

盘古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泌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周玉林 张增存

泌阳县作为盘古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自古就有“盘古之乡”的美誉。要在新时期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内,把泌阳县建成文化强县,就必须充分利用自身文化资源。因此,加强对盘古文化的科学保护、有序开发和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经过长期的演绎和传承,泌阳盘古文化形成了明显的本土特征,涵盖道教“天人合一”的文化特征,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征,形成了盘古神话久远性、完整性和广泛性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学术、文化和社会价值。

近年来,泌阳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立足境内盘古山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以弘扬盘古文化为己任,打造盘古文化品牌,并加以保护、传承和创新,以此推进全县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当前,我们必须以“保护为主、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指导,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搞好传承与创新,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使泌阳盘古文化在全国乃至海内外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

要加大盘古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创新力度。积极开展盘古文化的传播和展示活动,对盘古文化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大力宣传,营造保护盘古文化的良好氛围。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继续举办一年一度的盘古文化节。大力开发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传承、激励文化创新,增强盘古文化国际、国内影响力。继续加大对盘古山及盘古文化的开发力度,力争到2015年把泌阳盘古山建设成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盘古文化圣地”。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