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需要深度开掘
摘要: 张大成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报道方式。深度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迅速崛起,至今已成为新闻媒体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加强
张大成
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报道方式。深度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迅速崛起,至今已成为新闻媒体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加强舆论监督、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那么,如何写好深度报道呢?笔者以为深度报道需要深度开掘。
一、深入采访,选取典型材料。深入采访,广泛搜集材料,这是进行深度报道的基础。采访越细致、越深入,就越会有真正的深度。所以,与一般报道方式相比,深度报道包含了更丰富的信息,更深层的新闻事实,大量占有典型材料,对于写作深度报道来说具有特别而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种材料不是流水账,与一般客观报道不同,深度报道采用立体化的手法,全方位、多层次思考,它解剖新闻事实,极大地突破了平面化、简单化、两极化的思维习惯,因此不能孤立地、表面地记录一些新闻事实。也就是说,深入采访,选择大量典型材料成为深度报道的一个关键。许多被称为深度报道的文章不深的主要表现,在于占有的材料少,或是缺乏典型性,结果在写作时罗列许多价值同等的材料。因此,写作前要尽可能多寻找不同价值的材料,然后精选材料,将材料排队,按递进的逻辑结构,在不同的深度采用不同的素材。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度报道的采访实践中,一些新闻工作者往往片面理解“深入”,认为对所报道的事件和问题,看到了或了解了就叫“深入”。其实这只能叫“身入”。是否“深入”,还要看所选取的材料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能揭示事件和问题的本质,是否把握住了事件发生和所报道的问题的内因和外因。
二、抓住本质,突出报道主题。深度报道的深,不是人为故作高深,而是通过挖掘出新闻事实的本质,使新闻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深度报道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新闻事实作纵横交错的综合、分析、透视。在横的方面,对同类的新闻事实及有关背景,包括形势、政策、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和把握;在纵的方面,对主题所表现的现实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对各种历史经验的理解与把握。抓住新闻事实本质,突出报道主题是开掘深度报道的重要一环。
深度报道的主题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要立足于现实,根据具体的时代精神来提炼、选择深度报道主题。记者要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分析研究社会形势,捕捉新鲜的报道主题,使深度报道有较强的思想性、现实性和针对性。深度报道主题要具有时代性的高度,就必须以正确、宏观的角度和发展、前沿的眼光观察周围发生的新生事物和新闻事件,抓住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形成正确、先进、系统的报道思想,做到起点高、主意新、针对性强,从而使报道不是零散的、不是各种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有灵魂的整体——既有事实,又有观点,在“用事实说话”中表现时代主题。
三、写好细节,注重叙事环节。深度报道不仅对新闻叙事手法有所突破和创新,同时也借鉴了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形成其独特的叙事艺术。用故事讲述新闻,在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同时,能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人性化内涵,增强新闻的真实性、深刻性和接近性,从而提高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
通常,一个好的深度报道要想让受众经久不忘,不仅要注重题材独特、主题深刻,很大程度上还要注重对细节的巧妙运用。如果说主题和结构是头脑和躯干的话,那么细节则是血肉。扣人心弦、精彩迭起的细节描写是引起读者兴趣的关键因素。深度报道要引起读者的关注,干巴巴类似公文报告的风格肯定行不通,必须通过鲜活的细节描写引起受众读下去。例如,新华社播发的深度报道《抓捕越狱逃犯细节:刷卡越狱 全民追捕》中写到,
四、增添背景,交待来龙去脉。与一般新闻不同的是,深度报道对于新闻背景的重视与依赖更为突出,使用新闻背景材料的分量要远远超出其他任何新闻文体。有学者总结,一篇优秀的深度报道常应包括12项具体指标的部分或全部:事件、背景、有关资料、说明、原因、意义、过程、分析、前景、时效、时态和建设性意义。分析这些指标可以看出:一篇好的深度报道不仅要整合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多种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还要整合宏观和微观等层面的背景,以使置于其中的新闻事件能深刻体现出对人和社会的意义,这样才能把新闻报道的“深度”予以确切体现。深度报道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度挖掘,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当下发生的事情,还需要对历史背景进行回顾。这里就涉及各种背景资料的运用,而这也是让文章变得生动鲜活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把背景穿插起来。
五、跨越时空,做到由表及里。客观报道所关注的是某个新闻事件“点”的本身,是一种“一人一地一事一报”的平面式、孤立式报道,而深度报道则关注的是某个新闻事件的“点”的延伸与联系,是一种讲求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与结构的报道。因此,深度报道是一种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一报”的报道模式,它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越时空、由表及里、从内到外的综合反映。比如,对于“何时”,客观报道关注的是现在,而深度报道关注的则是过去与现在、现在与将来的连结;对于“何地”,客观报道的视野仅仅停留在现场,而深度报道则不仅关注现场,而且还关注由现场延伸或波及到的其他地方;对“何人”,客观报道一般仅止于采访当事人,而深度报道则不仅要采访当事人,而且要采访其他有关人员;对“何事”,客观报道至多是对主要新闻事实的情况和细节的尽可能详尽地掌握,而深度报道则同时强调对其他相关事实的必要搜索和掌握;最为重要的是,客观报道往往置新闻事件的“原因”和“怎么样”于不顾,而深度报道却要求新闻工作者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原因”和“怎么样”的探究上。
六、解释分析,提升思想高度。深度报道“深”很大程度深在以现实问题的解释分析为核心。如果说,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实事”,那么,深度报道的本质要求就是“求是”。于是,深度报道便有了不同于客观报道的特殊本质。解释分析是深度报道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由此提炼出的“精髓”更是深度报道的主题和灵魂。在许多深度报道作品中,深层次思考升华出来的理性思辨成分,对于深化新闻主题,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解释分析的方式有很多,就深度报道而言,常用的有记者行文时的议论和权威人士的评论。
需要强调的是,新闻终究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这一质的规定性同样是深度报道所不能违背的。深度报道始终面对的是事实,其议论应是“点评”式的,就是针对具体的“点”发表评论。所谓事实胜于雄辩,离开了令人信服的事实,理性其实是苍白无力的,甚至让人感到画蛇添足、望而生畏。好的深度报道的品格主要还在于事实本身。那种“事实不够,议论来凑”的所谓“深度报道”,其思考也不可能有深度。(作者单位:驻马店日报社)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