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
摘要: 党 威 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文艺形态日渐旺盛,它逐渐寻求着实现自我“本体属性和价值”的存在。尤其是在消费语境下,读图时代日益凸显,综艺节目一直在寻找着属
党 威
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文艺形态日渐旺盛,它逐渐寻求着实现自我“本体属性和价值”的存在。尤其是在消费语境下,读图时代日益凸显,综艺节目一直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时代性定位和坐标,以其与受众的审美需求保持同步。针对此现象,笔者试图通过对当下综艺节目的现状,结合自己从事电视综艺节目工作的经验,预测未来电视综艺节目形态的发展趋势,并对即将出现的现象作出自己的阐释和思考。
一、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
1.消费语境与综艺节目的裙带关系
消费语境是中国当下时代面貌的彰显与表征,是西方资本主义后工业化时代凸显的标识。中国当下的消费语境,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其特点主要包括:商品化、娱乐化与复制性等并存的特性。尤其是在消费语境下产生的文化商品化、消费化、娱乐化现象,刺激着大众的消费心理,成为大众消遣与娱乐的“消费快餐”。如:当下综艺节目呈现出的娱乐多样化现象。从1990年代的《快乐大本营》、《幸运52》到2000年的《开心辞典》,尤其是2004年《超级女声》和《梦想中国》等选秀类节目初露锋芒,娱乐节目逐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这都与消费语境下市场商业化的作用分不开。
2.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历史梳理及现状
(1)电视综艺节目的概念:
众所周知,电视综艺节目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态,是在主题的引导和贯穿下,运用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对不同的艺术形态进行电视化的兼容,即:立足于节目的主旨,运用电视的影像语言和艺术化的技术创造,通过与观众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以娱乐性、消遣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特点的电视节目形态。
(2)电视综艺的历史梳理: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本文认为大体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20世纪90年代初的《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为代表,节目实行板块化的布局结构,节目娱乐方式单一化,缺乏与现场观众之间民主性的互动,观众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缺乏参与性。
第二阶段是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快乐大本营》为代表,主要是学习和借鉴了港台娱乐节目的形式和内容,是一种明星和游戏相结合的模式,突破了以往节目呆板和过于严肃的风格。
第三阶段以选秀类的真人秀节目为代表,涌现出了大量的平民明星和选秀明星,最为典型的是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并引起了全国的选秀热潮。特别是最近江苏卫视的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以大胆的评论和对新时代男女婚恋观的阐释,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3)多元化原因分析:
面对综艺节目多样化形态的出现,本文认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综艺节目的多样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其次,受众审美意识的变化,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大众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人们乐意在业余时间寻找轻松愉悦,综艺娱乐节目通过虚拟场景吸引嘉宾参与其中,从而使观众获得轻松娱乐;再次是从外部原因来看,国外和港台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响,刺激着国内电视节目多样化形态的实现。
(4)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
电视综艺节目缺乏深沉的文化精神内涵和哲学反思,制作的“粗俗化”倾向比较严重。不可否认的是电视综艺节目首先应具有娱乐的特质,应该给观众带来轻松与愉快的快感,但是综艺节目不能泛娱乐化,要寻求一种意义的持存。综艺节目可以通俗化,但通俗化并不等于庸俗化、低俗化,针对有的节目单纯为娱乐而娱乐的现象我们要给予批判。
二、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
第一,从受众接受心理的变迁来讲,未来综艺节目将出现“问题综艺节目”或者“行业综艺节目”为主导的现象。
第二,互动性和对话性综艺节目强盛突起,体现大众广泛参与性。这里的对话不仅是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交谈,而且也是观众与节目之间互动的能动参与。
第三,由于电视综艺节目兼容性的特征,今后电视综艺实践中将会出现“小春晚”的现象,这种形式并不是明星的盛宴,而是逐渐向平民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电视综艺节目在传播内容上将呈现人文关怀、追求文化品位的人文化趋势。
三、电视综艺节目的展望
当前,任何电视台都没有不可撼动的优势,只有摸准未来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才能在娱乐节目风云之战中成功突围。通过对近年娱乐节目的现状可以看出,电视娱乐节目的趋势,是与时势环境的发展、受众需求的变化、传播技术的革新密不可分,只有通过对时代变化、观众需求和收视心理的研究,根据娱乐传播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获得相对的优势。只有把握节目定位关键、根据频道需求丰富类型载体,掌握节目创新和品牌创新的主动,才能实现电视综艺节目未来的最大化发展,实现综艺节目的创新性发展。 (作者单位:驻马店电视台)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