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论文

浅析地市级党报如何突破舆论监督的瓶颈

2014-05-23 09:34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浅析地市级党报如何突破舆论监督的瓶颈王 伟 地市级党报进行舆论监督难,究其原因,既有内因,亦有外因,关键在内因。报社内部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报社领导不能不有所顾忌;二是部分记者只愿栽花,不

浅析地市级党报如何突破舆论监督的瓶颈

王 伟

 

地市级党报进行舆论监督难,究其原因,既有内因,亦有外因,关键在内因。报社内部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报社领导不能不有所顾忌;二是部分记者只愿栽花,不愿栽刺。大家知道,地市地域相对较小,就那么几个县区,就那么几个市直部门,就那么几个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单位。报社和县区及市直部门之间,少不了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要搞舆论监督,就不像中央、省级的媒体那样得心应手。那些有权的机关部门不敢碰,那些有钱的广告大户不舍得碰,那些积极的报纸发行大户不忍心碰……如果舆论监督只凭借感性、勇气、热情和直接的行动,诚然是可读、可信和可行的。但它的思想穿透力、社会波及面、历史贯通性仍然是不足的。

一、重重阻力成为地市级党报舆论监督的瓶颈

近年来,舆论监督的大环境有了改善,但局部小环境并不宽松。少数领导干部思想不够开明,不能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视舆论监督为制造麻烦,把曝光视为给党和政府脸上抹黑,对正常的舆论监督横加指责,常常以正面报道为由,阻挠压制舆论监督。在这种情况下,党报舆论监督会有一定的风险。为了少挨批评,一些地方党报不敢进行舆论监督,一味求稳怕乱,认为报纸不搞监督不会出问题、不搞批评报道可以避免麻烦、不进行公开曝光便是与党委保持一致。报纸上对老百姓的呼声不闻不问,对社会热点问题充耳不闻,直接影响了党报的影响力。据笔者观察,党报舆论监督弱,外部环境不是主要因素,根本原因还在媒体本身,说白了是一个“怕”字,怕担风险,怕惹麻烦,怕挨批评。

二、地方保护主义作祟,舆论监督举步维艰

本来,地方党报贴近实际、面向基层、接近群众,舆论监督的信息灵,便于开展批评,然而,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下,这种优势变成了劣势,监督反而难以开展。被批评者往往通过各种手段对舆论监督施压干扰。一些单位从局部利益出发,对记者采访设置障碍,甚至刁难;有的记者未到采访地,说情电话、说情者便纷至沓来,不少好的批评报道因此胎死腹中;有的批评稿见报后,采编人员遭到打击报复,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一些部门对开展正面报道的记者拍手欢迎,一旦涉及批评报道则敬而远之,设置道道关卡。总之,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下,舆论监督的实际效果大大削弱,舆论监督的内外环境亟待改善。

三、    正确开展舆论监督,突破舆论监督的瓶颈

正确进行舆论监督,突破舆论监督的瓶颈,要注意几点:   

一要精心选题。舆论监督,首要问题是选题。因为社会上存在的问题错综复杂,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曝光。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舆论监督要有所取舍,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的新闻事件进行剖析和评说,为大众利益说话,从有利于促进党和政府的工作、有利于保护群众利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出发,找到政府与老百姓共同关注的结合点,根据一个时期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来确定监督内容,依据老百姓呼声来选择监督对象,针对社会上普遍反映的热点问题来筛选题材。确定的选题,必须是领导关注、百姓关心的焦点问题;必须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必须是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把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结合点作为舆论监督的重点,成立相应的部门,负责舆论监督的选题策划、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事先对每次监督要达到什么目的、从哪儿突破、搞到什么程度、由谁来采访进行周密策划。

二要找准切入点。舆论监督要引起公众关注,切中要害,达到预期效果,选好切入点非常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选得准,监督就会事半功倍。党报在选择舆论监督的切入点上,要高屋建瓴、有的放矢。首先要从党和政府及老百姓最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入手。媒体要掌握党和政府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了解领导近期最关注什么,倾听群众的呼声,关注社会热点,从中找到监督的切入口。其次要从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任何矛盾都有主次之分,解决问题应当抓主要矛盾,舆论监督要善于从矛盾最突出的地方下手,从薄弱环节入手,层层深入。其三要从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入手。关注老百姓的所需、所想、所盼、所怨和衣食住行方面的难题,可以读者来信作由头,事前介入,全过程监督。

三要掌握技巧。舆论监督是一门艺术,方法得当,可避免新闻官司,方能有效保护自己,才能使舆论监督发挥更大的效果。特别是在法制日臻完善的情况下,党报开展舆论监督更要讲究方式方法,客观报道事实,记录所见所闻,尽量引用对方的话,避免掺杂记者的主观意见。在报道时机上,要选择最佳时间,对苗头性问题提前介入,忌放“马后炮”;对已曝露的问题要及时介入,力戒“事后诸葛亮”。在报道手法上,严格按照事实来叙述,用事实说话,不添油加醋,稿件所表达的观点或倾向也应来自于事实本身,并“留有余地”。在方式上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多和批评对象沟通,采用和风细雨的形式,切忌居高临下,当“审判员”,做到稳、准、狠。稳,就是积极稳妥,不可意气用事,力戒情绪化,凭个人喜好来开展舆论监督;准,就是对被监督的事和人一定要搞准确,绝不能有任何差错,给对方留下口实;狠,就是对该曝光的认准了坚决曝光,监督到底,做深、做透,搞出影响,不管谁说情都不行,问题不解决不罢休。

四要坚持用事实说话。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不仅要求采编人员有较强的政治素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一颗正义之心,更需要无私无畏的精神。这样面对社会中的丑恶现象,面对群众的困惑疾苦,才不会无动于衷,才会竭尽全力为正义呐喊。与普通人一样,记者也是生活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大系统中的一员,必然要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联系,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常常会遇到权势、地位的干预,甚至邪恶的威胁,尤其作为范围有限的地市级党报,如若怕“得罪”人的话,新闻舆论监督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采编人员的无私无畏至关重要。舆论监督用事实说话,就是要以理服人,所批评或反映的问题必须全面、客观、公正。要出以公心,对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切准问题要害,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抓主要矛盾,不要抓住枝节问题不放。同时,要遵循客观规律,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分清是非曲直,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新闻讲究用词的准确,新闻舆论监督更要注意语言得当。地市级党报搞舆论监督,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反映群众的呼声,帮助地方和部门改进工作,而不是出于追求所谓的“卖点”和轰动效应。所以在采编过程中,必须做到平和、客观,措辞要讲究恰如其分,让人信服,这样被批评者也比较容易接受,挑不出纰漏,钻不了空子,才能使批评在平实中显示出力度和厚度,达到震慑作用。(作者单位:驻马店日报社)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