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新闻评论的优劣
摘要: 顾 亮 电视新闻评论属于评论性新闻的一种形式。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邓拓说过:“社论是表明报纸的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如果说社论是报纸的旗帜的话,电视新闻评论
顾 亮
电视新闻评论属于评论性新闻的一种形式。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邓拓说过:“社论是表明报纸的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如果说社论是报纸的旗帜的话,电视新闻评论则是电视的旗帜,如果电视不善于运用新闻评论,不精心组织、撰写、采编、制作评论性节目,就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试就电视新闻评论的优势与优劣做一简要的探讨。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基本属性
电视评论是电视台制作播发的,以画面和声音表达内容、面向观众阐述对于客观事物的看法和见解的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被称之为“形象化的评论”,与报纸、广播评论相比,其最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综合运用画面、解说与论述性语言、屏幕文字等多种传播手段,从而做到声画合一,视听结合,有声有色。电视新闻评论在传播符号上的多样性和多通道,使其成为最具感染力的新闻评论种类。
从最早的电视播音员的口播评论,到现在的现场采录画面、同期声、后期制作的字幕、图表、记者或主持人的画外音或演播室等形式的翻新和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电视新闻评论的表现力日趋丰富。
二、电视新闻评论的优势
评论的形象化。电视新闻评论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有人物情感在其中,有主播和主持人的肢体语言相配合,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电视台有时还运用多种表意符号(如音乐、舞蹈、各种象征性的物体等)来传递思想。这种形态使电视评论具有立体感,且能够把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评论的亲和力。传统的评论总喜欢摆出一副讲大道理、教训人的姿态,而电视新闻评论则不然。无论是主持人、嘉宾、记者、事件当事人,上了镜头,就是面对面地交流。参与人员很自觉地注重自己的角色定位——普通的社会成员,从讲话的错词、语态都注意保持平常人的心态。这在无形中拉近了新闻评论与观众的距离。
评论的真实感。电视新闻评论的真实感来源于现场的再现,它的功夫更主要不是在笔下,而是在手上、脚上和嘴上。无论是专栏还是编前编后,它都是依托于对现场新闻事件的记录,使观众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受。通过对现场的再现,把人物的言行举止、面部表情,事件的发展过程,都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评论的影响力。电视台对新闻评论越来越重视,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影响力在不断扩大。现在“独家新闻”,已不仅仅是指抢到了新闻的“第一落点”、“第一时间”,更是做出“第一评论”、说出“第一句话”。因此,做强评论成为新闻媒体攻城略地的秘诀。
三、电视新闻评论的劣势
1.选题狭窄,存在庸俗化倾向。电视新闻评论一般针对重大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行评论,而将一些鲜活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排斥在外。加之采编人员对政策把握不准,“三贴近”不足,选取的题材难免范围狭小,片面单一。甚至有些节目所选取的题材根本没有可评论的焦点,只好以述代评,与新闻专题节目雷同。
2.模式单一,克隆现象严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是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样板,有了这个样板,河南电视台就有了《中原焦点》,驻马店电视台就有了《天中焦点》,像是一个模式走下来的。再者,表现手法也大同小异,看不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再加上题材的平淡无奇,评论的空洞无物,更让观众觉得乏味。
3.策划不当,哲理性和思辨性差。在于编排缺乏明确的意识,策划不当,本来栏目内容就已经很庞杂了,编排再无序的话,就更会显得散乱。不少地方电视台缺乏有效策划,看过新闻之后,评论没有及时跟上,等电视评论播出时,早已成了明日黄花。
电视评论有其自身的特点,优劣互现,要不断放大其优势,缩小其劣势,不断把电视评论做大做强,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作者单位:驻马店电视台)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