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论文

畜产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5-23 09:37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 胡晓黎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我国是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加工和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带

胡晓黎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我国是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加工和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带来公众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危机,也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对畜产品消费产生负面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我国畜牧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投入品的违规使用

饲料安全与畜产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要想获得优质健康的畜产品,必须提高饲料品质、保障饲料安全,才能保障养殖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饲料原料及添加剂品种的不断增加、新型原料及生物性热敏性添加剂对加工的特定要求、饲料配方的高保真、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及能源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都要求饲料生产者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饲料生产工艺,对饲料原料进行严格筛选。饲料发生霉变或受到微生物污染、微量元素添加过量引起重金属污染和中毒、饲料原料受到化学性污染等都是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饲料生产者应该具有战略眼光,把饲料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

(二)滥用兽药

滥用兽药主要表现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不按规定剂量、范围、配伍和停药期使用兽药以及过多过滥使用兽药。部分个体兽医从业人员无论遇到什么疾病,都大剂量使用青霉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甚至使用激素类药物,这样不仅不利于动物疾病的治疗,而且导致动物产生耐药性和动物产品中的药物高残留。另外,在饲料中添加药物、不执行休药期规定也是造成药物残留超标的重要原因。虽然农业部发布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禁止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等规定,但个别养殖业主或饲料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仍私自添加违禁药物,从而导致违禁药物残留在畜产品内,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三)来自动物疫病的威胁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动物传染病如今在地理学上比历史上任何时候传播的速度都要快。据统计,全球已经知道的3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中有100多种为人畜共患病,过去人类流行的传染病病原68%来自动物,而现在上升到72%。动物疫病的变化和动物保健品的广泛应用使危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不断增加,如果处理不当,很多动物疫病可以从畜产品直接传染给人,成为人畜共患病,如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猪囊虫病,猪流感、血吸虫病等。即使动物所固有的非人畜共患病,如猪瘟等虽然不直接感染人,但其分解的毒素也会引起人食物中毒。因为动物疫病可以使畜产品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人发病甚至死亡,所以动物疫病不容忽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求暴利,把患有疾病的畜禽私自宰杀后销售,这不仅危害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四)产品加工和流通过程中污染引起的安全问题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在畜禽饲养过程中表现十分突出,而且在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动物防疫条件和卫生条件不达标、操作不规范导致的二次污染也非常严重。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工场地条件不达标。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的屠宰场由于规模小,受场地设施设备的限制,屠宰、贮藏等条件欠佳,加工后的废弃物、污水、粪便等不能及时处理而造成二次污染。二是运输条件不合格。在运输过程中没有采用专门的冷藏运输工具,如敞开式运输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容易受外界不洁环境的污染或者因为气温条件影响发生肉品腐败变质。三是畜产品掺杂使假现象突出,如注水肉、加工病害畜禽、公母猪肉冒充商品猪肉等屡禁不止。

(五)检测手段落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动物产品常规检疫主要靠感观和普通光学显微镜,设备简陋,开展药物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验检测手段和仪器设备就更加匮乏,目前多数县级检测机构不完全具备检测条件,政府对畜产品安全检测的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或不配套,动物防疫监督和兽药监督管理行政执法的基础设备薄弱、手段落后、人员不足,加之饲料、兽药生产厂家众多,监督管理难以到位。

二、确保畜产品安全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行业主管部门要把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作为畜牧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政府和各级畜牧业主管部门两条线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疫病和动物产品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从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焦点和难点问题入手,从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入手,在建立机制上努力探索和实践,组织开展打击销售使用违禁物品的专项活动,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工作到位。

(二)转变观念,重点前移

养殖业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而且要管理重点前移、贯穿畜产品生产全过程。目前,农业部下发了《全面推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着重加强了农产品安全五个环节,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管理。养殖业要实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质量认证体系,加强执法监督、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服务等工作,要积极推行国际通用的GMP(良好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认证管理工作。

(三)加强防治,控制疫病

一要进一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治意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下大力气宣传动物疫病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动物疫病防治意识,自觉采取动物疫病防治措施,特别是对于发生畜禽不明原因死亡的,要主动向有关动物防疫部门报告,并对畜禽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而不能随意丢弃病死畜禽尸体,更不能让病死畜禽流入市场。消费者也要不断增强动物防疫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在购买动物食品时要看一看是否经过检验检疫、是否是违法黑加工点生产的“三无产品”,让那些私屠乱宰的肉类和在不符合安全卫生条件下加工的动物食品没有市场。

二要对动物疫病实行全过程检疫监管。一是加强对饲养环节的疫病防治。要逐步改变目前农民庭院饲养、农舍畜舍相连、 畜舍不离人群密集的村屯的状况。要改善防疫条件,建设村屯人群相分离的畜牧业生产小区,进行集中饲养,统一进行动物疫病防治。由大型动物源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设现代化、符合动物疫病防治国际标准的饲养场,按照国际市场要求进行动物疫病防治。二是加强对屠宰加工环节的监管。在屠宰加工环节要杜绝私屠乱宰的情况发生,保护动物在符合安全卫生条件的屠宰加工厂屠宰加工。屠宰加工厂也要实行“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并获得国家认证注册,从而保证患有规定动物疫病的动物不进入屠宰加工厂、动物源性食品不在加工环节被污染。三是加强对流通环节的管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动物源性食品从屠宰加工厂到运输、销售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防止动物源性食品在流通过程中被致病细菌或病毒污染,防止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动物源性食品甚至是病死畜禽流入市场。 只有实行全程检疫和监督管理,使动物源性食品在生产、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处在严格监管之下,才能最终保证摆在餐桌上的动物源性食品是安全的。

三要加快无规定疫病区建设步伐。无规定疫病区建设是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防治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保证。开展区域动物疫病防治既符合我国实际又符合国际要求,作为防止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重要环节,检验检疫部门要加大检验检疫力度,切实将外来动物疫病拒之门外。

(四)抓好源头,强化监督

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卫生,防止动物疫病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必须从源头抓起,实行从饲养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把好源头关就是要把好“三关”、做到“四个控制”。“三关”即饲料关、生猪饲养关、宰前检疫关,“四个控制”即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兽药的原料控制、生产工艺的控制、成品控制和服务控制。同时,要分别与饲养场(户)、经营户、经纪人、运销户、饲料厂、兽药厂签订承诺书,让他们向社会承诺不饲喂、不经销违禁、过期以及“五无”饲料和药品。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对于确保畜产品消费安全、促进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扩大出口贸易等具有重要意义。只要所有畜牧业从业者齐心协力、严格自律,畜产品质量安全一定能得到有效保障,消费者一定能够享受到健康美味的畜产品。

                      (作者系中共西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