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天中独具魅力的风俗画卷
摘要: 阅读王太广散文集《回望乡村》,是一种精神享受。那些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文字,一次次让我怦然心动,或会心微笑,或击节叹赏,或悠然回味,或掩卷沉思,久久沉醉在作品所营造的美学氛围中。《回望乡村》呈现给人
阅读王太广散文集《回望乡村》,是一种精神享受。那些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文字,一次次让我怦然心动,或会心微笑,或击节叹赏,或悠然回味,或掩卷沉思,久久沉醉在作品所营造的美学氛围中。《回望乡村》呈现给人们的,是20世纪下半叶天中独具魅力的风俗画卷,是作者为那个时代摄下的形神毕肖的历史存照。应当说,《回望乡村》是天中文坛值得庆贺的新收获,它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奉献都是可圈可点的。
自觉的文化传承。从时间维度看,《回望乡村》写出了作者在天中大地上成长的过程,写出了天中的田园草木、父老乡亲,世俗生活给予作者的爱抚、熏陶、慰藉、锻炼和磨砺。从空间维度看,《回望乡村》以其巨大的信息承载量、饱蘸激情的笔墨、清新朴实的手法,记录了家乡的风土民情以及它们在数十年间沧桑巨变的历程。太广在不经意间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天中历史文化和淳厚民风的记录者与传承人。
深刻的生活感悟。《回望乡村》全书洋溢着一种独特的 “回忆之美”。在作者看来,这种 “回忆之美,是一方宁静的港湾,使人跳出眼前的琐碎,升华到一个鸟瞰人生的高度。”(《乡忆》)因为有了“鸟瞰人生”的视角,作品被赋予一种弥足珍贵的超逸和洒脱,一种颇耐咀嚼的哲理和禅意。
率真的情感表达。《回望乡村》的文风率真、朴实,去雕饰,无骄矜,怀抱着一颗坦然的平常心,一如太广的为人:家常、随和、缜密、秀外慧中、与人为善。作为文学作品,这是特别值得赞许的。在《乡梦》中,作者如实坦露初衷:“农家孩子,带着小小的虚荣和秘密,将跳出农门的梦做得如痴如醉。”同时,他又如实陈述艰辛:“为了梦,农家孩子习惯了吃苦,习惯了受累,习惯了忍辱,习惯了负重,习惯了一个窝窝头就着一个蒜瓣……学会了咬紧牙关勇往直前。”
生动的人物刻画。《回望乡村》在艺术上的又一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就散文这种文学体裁而言,能在短小的篇幅里立起一个人物,无疑是十分不易的。
独特的美学意蕴。《回望乡村》中有不少的篇章,在美学意蕴的追求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臻于情景交融、诗画合璧的境界。《麦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站在村西头的大槐树下,举目远眺骄阳映照的大片麦田,只见地平线上风生水起,空气像亮晶晶的水波一样,静静地流动,劳作的人们神仙般地在风中款款游走,有一种空气的曼妙之美。母亲站在我身后,告诉我那就是土地的风水。”这是人们在乡间常常见到的景致,但是用文学语言给予如此贴切、精彩的表现,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作者在《写作并快乐着》一文中说:“我热爱写作,是为了把过去艰苦的岁月、艰难的历程、艰辛的道路、自己的经历、难忘的往事、深刻的感悟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同龄人回味,让年轻人了解。”我期待着《回望乡村》的续集或增补版的问世。
(徐则挺)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