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当代文化 文学

生产队队长

2014-05-30 19:44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王太广麦收前的一天晚上,我接到二姐打来的电话:“老队长李芳清病了,你知道吗?”我说:“不知道。”她说:“老队长已经被送到市中心医院急救室了。”我和妻子立刻赶到医院

□王太广

麦收前的一天晚上,我接到二姐打来的电话:“老队长李芳清病了,你知道吗?”我说:“不知道。”她说:“老队长已经被送到市中心医院急救室了。”我和妻子立刻赶到医院,看到老队长鼻孔里插着氧气管,双眼紧闭,我的心里一阵酸楚。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管理体制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生产队是最基本的核算单位,也是最基层的单位,因而生产队长被人称为“尽头官”。

虽说生产队的干部官帽不大,但权力不小。当时有一个顺口溜:“得罪了队长干重活,得罪了会计挨笔戳,得罪了保管挨秤砣。”生产队长的权力不仅体现在派活上,就连年轻人想当工人、当兵、上学,也少不了过队长这道“门槛”。如果队长不同意,大队不盖章,那是绝对办不成的。除此之外,外出、领结婚证等也要经过队长同意。

当队长不仅有权力,还有不少好处。队长虽说也是靠挣工分过日子,但每年有一定的补助。社员们上工了,队长可以回家睡“回笼觉”。社员们干重活,队长可以干轻活。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到了吃饭的时候队长可以作陪。

然而,我们生产队的队长不是这样的。他叫李芳清,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57年复员时已是排长,组织上给他安排工作,他不同意,毅然回乡务农,并把几百元复员费全部交给了生产队。我们生产队就用这些钱买了3匹马和一辆车。

李芳清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当队长,一直到90年代末才卸任。李姓在我们生产队虽然是大户,但李芳清没有门户之见,一碗水端平,使我们生产队形成了民风淳朴、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

也许是当过兵的缘故,李芳清政治觉悟高、爱国意识强,处处以身作则。他心直口快,看到不顺眼、不合理的事就指出来,遇到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敢管、敢批评。尤其是“文革”期间,在政治挂帅、以阶级斗争为纲、运动不断的情况下,李芳清信奉“路线难分又难辨,上面管线我管干。我靠劳动来吃饭,管他路线不路线”的原则,我们生产队没有因政治运动影响过生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生产队无论是粮食生产还是副业生产,无论是集体经济还是农民收入,在公社、县、地区一直是先进单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生产队三间文化室的墙上,锦旗、奖状挂了两排也没挂完。我们生产队被评为先进单位,李芳清也被驻马店地委、行署授予“复员退伍军人先进个人”和“农业生产先进个人”等称号。

受人尊敬的李芳清于201273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全村男女老少无不前去吊唁,不少人失声痛哭。在外地工作的人听到这一噩耗,纷纷赶回老家想再看一眼老队长。

李芳清的一生,正如村党支部书记刘生在其遗体告别仪式上所言:“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李文祥’,他的思想境界就是咱河南人‘三平精神’的生动体现!”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