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当代文化 文学

坚守中的传统地域写作

2014-05-30 19:44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吴 群捧读《回望乡村》,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位诗人的诗句:“我是生自土中/来自田间的/这大地/我的母亲/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之所以产生这种联想,是因为王太广散文中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他

  
捧读《回望乡村》,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位诗人的诗句:“我是生自土中/来自田间的/这大地/我的母亲/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之所以产生这种联想,是因为王太广散文中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他把笔触放在田间地头、村野院落、乡村集市,写农事家事、乡风乡情、岁月风情。这本集子可以说用乡音、乡情、乡土滋养的文字写出了热的乡土、亲的乡土、恋的乡土、美的乡土。
《回望乡村》根植于水屯的水土,枝蔓于天中的天空。宽广而厚实的乡土,不仅能长出树林、庄稼,而且能生长出最质朴的情感与最眷恋的文学。乡土,能勾起人们纯美的梦幻,点燃作者的激情,引爆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回望乡村》感情浑厚,底气十足。王太广的散文,似乎总是在漫不经心地讲述着自己家乡的人和事,语言不算优美,叙述也不激昂,故事并不复杂,可是,那些不被人注目的平凡人生、琐碎事物,却隐藏着他内心深处的深沉。他在《乡宴》中写道:“表哥家的院子里真是热闹。十几张大木桌紧挨着,摆满整个院子,一口大铁锅热气腾腾,几个大蒸笼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村里男女老少都赶来了,有的帮着迎客,有的帮着接礼,有的帮着择菜,有的帮着烧火,有的帮着洗刷碗筷……不一会儿,传出乡村厨师粗犷而洪亮的声音:开席喽……”
写收麦忙碌的场景:“吃过晚饭,人们就开始蹲在家门口、庭院里蘸着月光磨镰刀了,一把又一把被磨亮的镰刀就像一弯弯新月,挂在每家庭院的墙壁上。翌日,天还未亮,麦田里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男女老少齐动员,年轻力壮的男女在前头挥舞着镰刀,刷刷刷,一垄一垄的麦子应声倒下。年迈者把割倒的麦子打成铺子,准备装车运到村头的打麦场。孩子们有的帮大人送水、送饭,有的在车辆装运之后拾地上的麦穗…… ”
这些文字让我觉得踏实,让我觉得真切。这样的文字,在他的散文中比比皆是。
乡情风俗散文要写“活”,是在对乡情风俗了如指掌的基础上,用鲜活的文字加以诠释。王太广善于运用纯真的乡土语言写风俗。如《拾粪记》中有“拾粪歌”:“背起粪筐窍门多,骡马要屙上大坡。牛粪堆到村头上,要拾狗粪找草窝”。若是旁人写到这里,必定换一些文雅的字眼 ,但是王太广却毫无顾忌地写出来。读到此处,读者无不发出会心的微笑。粗而不俗、活泼生动的语言成为本文的特色之一。
《回望乡村》还应是一座乡土风情博物馆。王太广不仅把《乡风》、《乡雨》、《乡雪》、《乡灯》、《乡路》等自然景观陈列于此,还把《乡医》、《乡戏》、《画画》、《照相》、《话务员》、《车把式》、《交公粮》等带有特定历史痕迹的人物和场景一一实录,留下了一串串久远而真实难忘的历史痕迹。读完掩卷,让人身心俱轻。
一本《回望乡村》,一幅民俗风景,一段历史记忆,一个久远的年代,一份温馨和美好。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