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当代文化 文学

永远的乡村牧歌

2014-05-30 19:44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读王太广散文集《回望乡村》于为民这是一本关于农村少年童年记忆和成长的书,这是一个人也是一群人对故乡和那个时代深情的回望。捧读王太广的散文集《回望乡村》,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曾经经历过

——读王太广散文集《回望乡村》

于为民

这是一本关于农村少年童年记忆和成长的书,这是一个人也是一群人对故乡和那个时代深情的回望。捧读王太广的散文集《回望乡村》,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曾经经历过的乡村岁月,沉浸在浓郁的乡情之中。

《回望乡村》用隽永的语言、用对故乡的眷恋、用真诚的思考,向读者再现一幅幅众多人们熟悉的乡村生活画面。乡村民办教师,农村孩子走进学校的启老师,他们的文化水平大多不高,很少受过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然而就是他们在当年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匮乏、公办教师不足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挑起农村教育的重担,使农村教育和文化得以薪火相传。乡村医生的全称叫农村赤脚医生,即“不穿鞋”的乡村医生,经过简单培训上岗,平时和农村社员一样参加生产劳动,为父老乡亲送药送医。当时农村普遍实行合作医疗,乡村医生用简单的处方、中草药和针灸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这种医疗制度至今仍令人怀念。作者在《乡医》中记述了一位政协委员在讨论中的发言:“现在乡村医生队伍后继乏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正面临着‘人走网破’的威胁,如果有一天,乡村医生都没有了,农村的老百姓该怎么办呀?”这恐怕也是有识之士共同的忧虑。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放电影无疑是一场精神的盛宴,一听说哪里放电影,人们收了工,放了学便急不可待地跑过去,几里路十里路不算远,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饥渴,天不黑就在银幕前守候,能搬凳子就提前占位置,抢不到好位置就挤在边上或到背面看。《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第八个是铜像》、《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不论是中外电影还是样板戏,台词都背得滚瓜烂熟。而电影中正面人物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对农村少年世界观的形成和审美情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乡间纳凉场则是乡村信息传播的平台,乡村的夏夜,月明星稀,吃过晚饭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纳凉场上,交换所见所闻,听见多识广者发布信息,评论是非。纳凉场又是个听故事的地方,大人们抽着烟不紧不慢地讲三国水浒,讲牛郎织女、许仙白娘子,讲太平军捻军,讲袁世凯复辟,讲解放军黑马团白马团的战斗故事。有时也有乡村说书人光顾,使人听得津津有味,直到夜深还不肯散去。从古到今,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就这样一代代讲下去、传下来,纳凉场就是乡村少年接受教育和成长的重要课堂。

农村孩子的成长是从干农活开始的,从四五岁就开始帮助大人干家务,照顾弟弟、妹妹,干些简单的农活。犁田、耙地、播种、锄草、收割、打场、推磨、挖河,更是农村孩子从少年到成年的必修课。每年春夏,禾苗出土后,野草也一起生长,锄地是一种繁重的劳动,也是一种艺术,掌握不好技巧,庄稼被锄掉了,野草还长得好好的,只有参加无数次繁重的劳动才能熟悉掌握技巧。在农村被称为“庄稼把式”的人是指那些精通各种种田技术,十八般武艺样样拿得起的人,因此也会受到大家的尊重。正如书中所说:艰苦的农村生活,繁重的农村劳动,不仅能砥碾人的意志,培养人的情操,同时也是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农村的孩子都会唱儿歌、做游戏,这些儿歌有的来自老祖母和母亲的摇篮曲,有的来自大人们的传授,有时候则是孩子们自己的创造,不仅生活气息浓厚,而且生动有趣。禾场上、上学的路上、田间地头,到处都有儿歌传唱。像那首流传了不知多少辈的儿歌:主人要杀鸡,鸡说:“小白鸡,皮儿薄,杀我不如杀只鹅。”鹅说:“伸伸脖子二尺长,杀我不如杀只羊。”羊说:“抬起四蹄往前走,杀我不如杀只狗。”狗说:“一天到晚我看家,杀我不如杀匹马。”马说:“背上鞍子有人骑,杀我不如杀头驴。”驴说:“每天磨那二斗谷,杀我不如杀头猪。”猪说:“每天吃那三升糠,磨磨钢刀见阎王。”字里行间透出乡村的智慧和狡黠,也生动地提示了乡村各种动物和人密不可分的关系。乡村少年发明了挤牛牛、捉迷藏、丢沙包、猫钻十二洞、老鹰捉小鸡、抓砖子、踢键子等游戏,这些游戏因陋就简,随时随地都可实施,既锻炼了体魄和智力,也加深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而那春天的柳笛则是乡村少年最原始的乐器,虽然只有一个简单的音符,却也可以变化多端,吐露心声,意味深长。

《回望乡村》是一曲永远的田园牧歌。随着青壮年大批外出打工,今天不少乡村成为空心村,很多古老的传统、技艺和文化现象正在消失,这也许是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阶段,但总是留下许多遗憾和忧伤。我们不能不和作者一样担忧:村庄里的声音是村庄的血液,它的流动使村庄充满生机。如今,听不见村庄的呓语、言说、喊叫和歌唱了,村庄的声音真的会消失吗?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