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当代文化 文学

剃头匠

2014-05-30 19:45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王太广星期天,我到理发店理发,看到理发师正在给一个小孩剃头。小孩哭,大人哄,持续了好大会儿。此时,我不由得想起儿歌《剃头谣》:“小男孩,怕剃头,刀子不快割破头。躲东头,藏西头,躲来藏去没剃

□王太广

星期天,我到理发店理发,看到理发师正在给一个小孩剃头。小孩哭,大人哄,持续了好大会儿。此时,我不由得想起儿歌《剃头谣》:“小男孩,怕剃头,刀子不快割破头。躲东头,藏西头,躲来藏去没剃头。一月头、半年头,躲到过年剃了头。”

我小时候,也怕剃头,主要是因为剃头刀子太钝。每次母亲领我到本村的剃头匠丁运增家剃头,我都因为他的剃头刀钝,未进他家门,就开始流泪。

剃刀不快,老丁叔还算有招儿。剃头前用很热的水洗头,头发自然会发软,好剃些。小孩子的头皮嫩,顶不住这一烫。老丁叔手捧热水往头上泼,烫得我“哇”的一声哭起来。

剃头间,母亲声声安顿:“快剃完了。”老丁叔也好言安慰:“一共20刀,你数着。”于是,我停止了哭叫。

这事发生在我三五岁时。稍大了点儿,我长了个子,也长了心眼,觉得剃头哭会让人笑话。剃头不仅要受钝刀之苦,还要排队。大人去得晚,即使该轮上我,他们也总是说:“小孩没事,等会儿!”有板凳坐时我就坐在板凳上,没板凳坐时我就蹲在墙角,听大人们天南地北地神侃。

丁运增没人称呼他剃头匠,因为这样称呼对人不尊重。年纪大的喊他老丁,年轻的与他称兄道弟,晚辈称他叔或伯。那时候,靠工分吃饭,老丁叔是全年挣工分的那种。他不仅承担着我们村大人小孩的剃头任务,还帮北边楼房村的社员剃头。出去剃头,不像在家里,得有剃头挑子。

老丁叔的剃头挑子,一头是专用的长方凳,凳腿间有三个小抽屉。第一个是放钱的,下面两个抽屉分别放置刀、剪、梳之类的工具。凳子靠背上一高杆处挂“剃刀布”和毛巾。挑子的另一头是个圆笼,里面放置铁皮包的炉子,上面放一个大铁盆子,这样可保持水的热度,方便人们洗头。

剃头者一旦坐定,老丁叔便习惯性地甩动围单,不紧不慢地给他披上。那时候,除学生和年轻小伙子留平头外,中老年男人大都剃光头。只要不说留什么发型,老丁叔都是先洗头,再剃头。成年汉子还需刮胡子、剪鼻毛、掏耳朵。碰到留平头者,老丁叔就会拿出推子,滴几滴润滑油,然后在自己耳边听一下推子的声音。随后,推子声在剃头者耳边响起,头发被拦腰截断,飘落地上。

每当剃头者走完后,老丁叔就要把散落在地上的头发收起来,装在一个草篮子里。过一段时间,他儿子丁国喜就会挎着满满一篮子头发到水屯供销社废品收购门市部卖。

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我们村就老丁一个剃头匠,那么老丁的头是谁剃的呢?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讨论时,张妮说:“剃头匠的头肯定是自己剃的。”李老毛说:“他看不到自己的头,咋剃啊?”我曾经大胆地问过老丁叔:“你的头是谁剃的呀?”老丁叔对这个问题讳莫如深,“嘿嘿”地笑了两声,就是不回答。“这倒奇怪了,他咋给自己剃头呢?还剃得光溜溜的,脑袋上不会长了一双眼睛吧?”我自言自语地说。

19757月我参加工作后,再也没有让老丁叔给我剃过头。虽然理发店的条件好了,档次高了,但再也找不到小时候老丁叔给我剃头时的感觉了。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