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当代文化 文学

让心灵重归温馨与沉静

2014-05-30 19:45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让心灵重归温馨与沉静——读王太广散文《拾鞭炮》有感岁月的风筝飘飞,年味儿淡了,年又走远了。或许是民族文化积累的缘由,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牵引着我们去回味那永远的记忆——年味儿

让心灵重归温馨与沉静

——读王太广散文《拾鞭炮》有感

岁月的风筝飘飞,年味儿淡了,年又走远了。或许是民族文化积累的缘由,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牵引着我们去回味那永远的记忆——年味儿。但每每想起来,年味儿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亦还是年龄的关系,进入知天命之年,有点儿怕过春节;亦还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有肉吃,不再盼着过年好沾点荤腥。特别是住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对春节更是越过越没什么兴头,既不想放鞭炮,又懒得贴对联。可这人也怪,越是没有兴头倒越是怀念儿时那充满欢乐和笑声的春节了。近日拜读了王太广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的散文《拾鞭炮》。那快乐的童年,那拾鞭炮的场景,那馨香的记忆,就像是一坛珍藏的美酒,一旦开了封,就让人陶醉了。

读王太广的散文,感觉最大的特点就是描写细腻,刻画深刻,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场景生动感人。读其作品,活跃的人物会跃然纸上,浮现在眼前。如:“当老队长家的鞭炮首先响起时,就像在庄上吹起了‘集结号’,吸引着孩子们停止了各自的玩耍,纷纷从不同的地方循着鞭炮声飞奔而去。那时候的鞭炮都比较短,当我跑到地方时鞭炮已经燃尽,只能迎着硝烟,在燃放鞭炮的地方寻找没有爆炸的‘瞎炮’。正在这时,又听到西边李家响起了鞭炮声,大家又迅速转移,奔向新‘战场’。正往西跑时,东边韩家的鞭炮又响起来了,有的孩子又拐过来,往哪边跑的都有,站在路旁的社员们看见我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来回穿梭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我读着读着也笑了起来。因为儿时的我也这样做过,所以有同感。

王太广就是用直白的手法、清新的文笔,勾勒出一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孩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拾鞭炮的精美图画,把农村孩子拾鞭炮的情景原貌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真实、真切的感受。

王太广的乡土散文近年来在报刊上陆续发表,反响强烈,好评如潮。我深深地佩服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三十年笔耕不辍,在省级以上报刊先后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他的作品先后获全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和文艺报的大奖。去年又结集出版了散文集《回望乡村》,无疑是天中大地文学创作的新成果,也是我们仰慕的大家。

他的散文写法独特、构思新颖,文风朴实,语言通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欣赏价值。他那如水的乡思,轻纱雾霭,犹抱琵琶,宛如摆起唯美的盛宴;那如诗的乡情,诗韵悠长,情溢香融,好似唱响悠悠的真情。率直的话语,情真意切;至美的文字,清爽宜人。乡思与乡情,在诗意里凝聚;乡思与乡情,在文字中流淌。一缕暗香,盈盈粉粉,情深深香凝梦境,诠释着永恒的乡情;一曲幽韵,悠悠袅袅,轻飘飘化作闲云,传递着亘古的乡忆…… 徜徉在王太广乡土文学的字里行间,心会慢慢地平静下来,文学的魅力就是这样给我们带来难以表达的祥和与静谧。

在充斥着喧嚣与浮躁的社会里,有谁还铭记那流淌心底的孩童往事?有谁还回味曾经浪漫的快乐情怀?有谁还追忆曾经温暖心灵的春节情趣?

王太广在《拾鞭炮》中的描述,把我们这些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不由自主地拉回那个年代:“拾鞭炮是有一定危险的。经常有小孩把假炮当作‘瞎炮’去拾,到了手里或即将到手时,假炮会突然爆炸。因而,拾鞭炮既需要胆量,又需要经验。而那时的小伙伴各自有拾鞭炮的‘绝技’:张妮能在瞬间把掉在地上正在燃烧的鞭炮用脚迅速地把炮捻子踩灭,拾到后再单独燃放;李老毛把他父亲冬天戴的黑色‘猪肚帽’捂在头上,只露出两只眼睛,能够冒着‘弹雨’般的鞭炮在第一现场冲锋陷阵;王玉喜索性把‘竹篮子’套在头上,俨然一副头盔,将自己结结实实地保护起来。我的特点是跑得快。听到谁家的鞭炮一响,我马上冲过去,拾那些没有爆炸的‘雷子’,先是用脚快速踩一遍落在地上的鞭炮,如果是实心,证明里面有火药,还有‘利用价值’;如果一脚踩瘪了,就说明里面的火药已经燃放完了,只剩下一个废纸筒。就这样,我们跑完东家跑西家,直到把口袋装满,才跑回家……”

阅读中,我似乎透过这朴实的文字看到了一群农村孩子在抢、拾那些没有炸响的鞭炮,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的喜悦,更由衷地佩服王太广那不需斧凿之痕、偏含精巧蕴藉之妙的通俗语言,那真情的表达、真实的描绘、形象的刻画,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这哪里是在捡拾鞭炮,而是在捡拾快乐。捡拾快乐可以驱赶贫穷和痛苦,这让我终生受益。”馨香的记忆永远,作者的笔下洋溢着快乐,当地的方言给人亲切感,结尾的哲理让人受益。是的,我们需要寻找一个美好所在,让心灵重归温馨与沉静,让心情永远充满美好与快乐。这也许是作者的用意,这就是《拾鞭炮》的主题。

天中乃人文荟萃之地、诗书风华之乡,我们为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而自豪,为他给我们带来馨香的记忆而快乐!

                                (杨彦亭)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