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当代文化 文学

《回望乡村》王太广新作选

2014-05-30 19:45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每当我路过驿城区水屯镇(原汝南县水屯公社)石庄村姜桥村东边的练江河大桥时,眼前总是浮现出1977年冬季,这里人山人海、热火朝天的治河场景。练江河是汝河的一个支流,又称练水河、黄酉河,水质优良,清澈

 

 

 

每当我路过驿城区水屯镇(原汝南县水屯公社)石庄村姜桥村东边的练江河大桥时,眼前总是浮现出1977年冬季,这里人山人海、热火朝天的治河场景。

练江河是汝河的一个支流,又称练水河、黄酉河,水质优良,清澈见底,从驻马店南侧缓流而下,蜿蜒东流。河岸杨柳依依,水草丰茂,河边洗衣、垂钓的人络绎不绝。这里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是夏季人们洗浴的天堂。但每年汛期,遇到上游降雨量过大或山洪暴发,练江河水就会陡涨,尤其进入水屯境内后,河堤溢水、渗水、决堤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为了根治练江河的水患,汝南县于1976年冬季治理了练江河下游。

1977年初冬,根据汝南县的部署,由水屯公社负责治理练江河中游。当水屯公社治理练江河动员大会召开后,各大队、生产队都积极准备。生产队将人员确定下来后,各自准备工具。妇女们腌咸菜、缝被褥,男劳力准备铁丝、铁锨等。待一切准备停当后,人们就开着手扶拖拉机或赶着马车前往工地。

民工到达工地后,按照分工,分头搭庵棚、铺麦草、打地铺、垒灶台。以大队为单位由各生产队搭起的庵棚一座连一座,错落有致。

治河工地上,除了公社竖立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几个大牌子外,各大队也都分别制作了 “宁吃一天苦,不少一车土;宁脱一层皮,不少一车泥” 的小标语牌。高音喇叭里反复播放革命歌曲和豫剧《朝阳沟》、《人欢马叫》等。治河工地上车来车往,红旗飘飘,好不气派。

治理练江河是当时水屯公社的中心任务,包括社直部门的干部职工都积极参与。我作为公社机关的通讯员,也成了“练江河治理工程指挥部”的一名工作人员,主要任务是负责办公室的电话接打,简报的采编、刻印、发放和广播稿的撰写、播出。

治理练江河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原有河道的基础上深挖、加宽、取直,便于疏浚河道、拓宽河面、增加流量。

治河是很累的体力活,公社将治理河段、土方工程量等下达给各大队后,各大队再分配给各生产队。凡是上河工的都是壮劳力。为了激励大家,公社在各大队、生产队中进行排名,经常搞战地讲评会。那时候名誉比什么都重要,带队的领导天天吹风,公社干部和水利技术人员不停地检查,哪个大队、哪个生产队一天挖了多少土方、有什么典型人和事等都在高音喇叭里反复播放,在简报上大力宣传。

在治理练江河工程中,民工们天不亮就上工,天黑了才收工,吃住都在工地上。在冰霜雪地里挖土、挑泥,有的人手脚都冻裂了,肩膀磨破了,硬是没有打退堂鼓,而且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了治河任务。

近两个月的河工生活,使我饱尝了“苦”和“累”的滋味,农民们则习以为常。其实这种“苦”和“累”就是群众中蕴藏的建设社会主义热情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当年那波澜壮阔、战天斗地、你追我赶、忘我劳动的治河场景已经被历史所尘封,它沉淀在历史里,可能再也不会发生,但我总爱经常启开那段尘封的历史,咀嚼那种精神上的追求。

  

     王太广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