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当代文化 文学

家乡的水车

2014-05-30 20:05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王太广半世游历,我见过南方的脚踏水车,也见过北方的风力水车,不时会想起家乡的水车。家乡的水车是靠人或牲口推、拉动杠杆,转动齿轮,带动铁链进入铁皮管,靠皮碗往上汲水的水车。俺庄东头的自留地是生产

□王太广

半世游历,我见过南方的脚踏水车,也见过北方的风力水车,不时会想起家乡的水车。家乡的水车是靠人或牲口推、拉动杠杆,转动齿轮,带动铁链进入铁皮管,靠皮碗往上汲水的水车。

俺庄东头的自留地是生产队的菜园,靠河沿的地方有一口井。井台是两块宽大厚实的青石条,两边横码着青砖。青砖上长着缕缕青苔,缝隙间长着几棵枸杞藤和杂草,给沧桑的老井增添了些许生机。井台上架的水车,是生铁铸造的,非常笨重。听说是高级社时,生产队从汝南县机械厂购买的。水车的一侧是可以带动铁链上下转动的轮盘。轮盘轴的另一端有一个小圆锥齿轮,恰好和大齿轮咬合。紧挨井口有一个水槽,下端连接一根很长的铁皮管子,直到井水深处,铁皮管里有一条环形铁链,链条上每隔一尺多就有一圈厚厚的橡胶皮垫。

我上学时都是顺着河沿走,经过菜园和水井,时常看到蒙着眼罩的毛驴拉着水车木杠在井台上不停地转动。木杠转动,带起水车牙盘的转动,缚在圆型牙盘上的铁链子随之滚动,齿轮咬合时发出“嘎哒嘎哒”清脆的声音,看到橡胶皮垫不断地将水从井下通过长长的铁皮管子逐渐地往上汲,直至翻到井上,然后源源不断地流进井口上的水簸箕里,再像小溪一样涓涓地流淌着,流入菜园浇灌瓜果和蔬菜。

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一个夏天,久旱无雨,旱情严重。正值暑假,我们小学生也参加了生产队的抗旱保秋工作。在庄西头“大头地”的井口上,架一卧式水车,十来个男女劳力在那里推水车。推水车跟推磨一样,都是圆圈转。将两根木杠分别插入水车头的杠眼里推。推水车要用很大的力气,一个人推不动,一般要两个人以上,人越多推得越快,推得越快出水越多,推得越慢出水越少。推水车虽然累,但有男有女,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也很有趣。为了计算每班的工作量,有查圈数的,有以燃香计时的,有以水位下降几砖为依据的。我们小孩子不管参加哪一班,都兴奋不已,但缺乏耐力。我曾几次推得快时把木杠甩到井台下边。

在另一块“小碑地”里还有一架水车是立式的。一个木架子在水井口之上,不同的是两侧均有两个棒劳力手握摇把不停地转动。几个人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实在累了,就换人。在齿轮和铁链的咬合中,琼浆玉液般的清水从一根碗口粗的管子里涌出,带着大地深处的寂寞和温度,在长长的水沟、田垄里缓缓流淌,浇灌着龟裂的土地,滋润着卷叶的禾苗,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后来,俺队连续打了几眼机井,相继购买了卧式柴油机、立式柴油机、抽水机、电动机之后,每当抗旱浇水的时候,就不再用那又笨又慢的水车了。如今,水车早已不知扔在何处了,但哗哗的抽水声依然响在我的耳畔,还有从家乡的地里流淌出的清澈甘甜的味道,依然让我魂牵梦绕。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