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当代文化 文学

打麦场

2014-05-30 20:06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王太广我们村的人习惯把打麦场称为“场面子”。“场面子”不光为打麦所用,也是打油菜、豆子、芝麻的地方,还是平时晒粮食,垛麦秸、芝麻秆、豆秆的场所。俺生产队的“场面子&rdqu

□王太广

我们村的人习惯把打麦场称为“场面子”。“场面子”不光为打麦所用,也是打油菜、豆子、芝麻的地方,还是平时晒粮食,垛麦秸、芝麻秆、豆秆的场所。

俺生产队的“场面子”在村西头,有10多亩地大。每年小麦泛黄时,生产队长就会派几名社员到“场面子”里“造场”。先用牲口把“场面子”犁起来、耙平、泼水、撒麦糠,再用石磙碾轧,直到地面平坦为止。然后,社员在场南边仓库的墙上、北边厕所的墙上和周围的树上贴些“麦场防火,人人有责”之类的标语;在南北两边的电线杆上分别安装两只200瓦的电灯泡;在场的四角分别放上大水缸和数只水桶便于防火。

小麦收割后,生产队的马车就会拉着装得高高的麦子陆续进入“场面子”。在场里干活的社员纷纷帮忙卸车,而后拿起钉耙或铁叉把麦子推到场东边,依次均匀地摊开。

麦子摊好后,很快就被太阳晒焦了。年纪稍大的社员便开始套骡子、马或驴,拉起石磙,走在“噼噼啪啪”作响的麦子上。碾场人往往戴着一顶草帽,左手握着一根绑在腰里的长绳(另一头连接着牲口头部的缰绳),右手持一条长鞭,嘴里不停地吆喝着,牲口很听话地拉着石磙转圈碾轧。碾过去的麦秸秆也变得光滑起来,麦粒从麦穗上脱落下来。在炎炎烈日下,碾场人大汗淋漓,牲口也累得喘着粗气。

当一场麦子碾好后,社员们拿起叉子开始翻场,翻过之后再碾轧,碾后再翻,直到麦粒完全脱落,才开始起场。起场时,叉子必须紧贴地面把麦秸秆挑起,把夹杂的麦粒抖掉,而后把碾碎的麦秸秆打成铺子,在场边堆成垛。剩下的麦粒、麦糠推成堆,等有风时扬场。

扬场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扬的力度、高度、角度和节奏都恰到好处,借助风力使麦粒和麦糠分离。李道全是俺队扬场的好手,看他扬场就像是看艺术表演。只见他戴着草帽,光着背,身子一俯一仰,胳膊一伸一缩,手中的木锨铲起连糠带草的麦粒,迎风抛出一个弧度。他的头和视线随着木锨上麦粒的扬起而仰起。麦粒和麦糠在空中分道扬镳,麦粒“沙沙”落下,麦糠随风飘去。我挥舞着一把大扫帚在下风口轻轻地来回扫去麦粒上的麦糠,麦粒慢慢堆成了小山。

后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俺队购买了手扶拖拉机和四轮拖拉机,打麦的速度快了好多。当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俺生产队的“场面子”被几家村民盖上了房子。我每次回家站在村西头,面对曾经的打麦场,再也看不到当年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看不到一个个麦秸垛、豆秆垛,也看不到小鸟、小鸡、小猪们溜达、找食、拱麦糠的场景……心里怅然若失。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