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民俗 民俗研究

九九重阳节

2014-06-13 07:58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上蔡,襟带洪汝,钟灵毓秀,历史悠久,人文勃郁。相传,太昊伏羲氏因蓍草元龟共生蔡地,画卦于蔡水之滨,肇启华厦文明。上蔡,夏、商时期属豫州。武王克殷,以蔡地封同母弟

上蔡,襟带洪汝,钟灵毓秀,历史悠久,人文勃郁。相传,太昊伏羲氏因蓍草元龟共生蔡地,画卦于蔡水之滨,肇启华厦文明。上蔡,夏、商时期属豫州。武王克殷,以蔡地封同母弟度为蔡叔,以有蔡国。春秋时,蔡灭沈(今汝南),其境南接息地、北临陈州,地广天中。

蔡地平衍,中部一冈突起,古名冈山,今名芦冈,俗称卧龙冈。冈山乃豫西伏牛山余脉,南北长22.5公里、东西宽4公里,海拔98.2,陵阜耸翠,沟涧纵横。冈南有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字学家、书法家、千古一相李斯故居。冈东有被朱熹尊为上先生的宋代理学家谢良佐祠庙。至圣先师孔夫子在周游列国时,弦歌于冈北的鸿隙湖畔。世界华人的民俗佳节——九九重阳节起源于冈山之巅的蔡侯望河楼。

重阳一词最早见于屈原的《楚辞·远游》:“集重阳人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古时候人们视奇数为阳,九九相重,谓之重阳。

重阳登高、赏菊、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源于东汉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避灾的典故。桓景,汝南郡上蔡县人(今芦岗街道办事处),乃桓宽的后裔。据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制作绛嚢,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绛嚢,盖始于此。”

重阳节的演变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在两晋时称重阳日为“素节”。唐高宗年间,重阳一词才出现在王勃《九日》的诗句里。随着文化传播,这一避邪祈福的重九之日,逐渐成为华厦民族的民俗佳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句堪为吟咏重阳的千古绝唱。

桓景举家登高之处在芦冈之巅的蔡侯望河楼。古时候,蔡侯望河楼飞檐翘角,碧瓦红墙,登之可望汝水帆影、嵖岈诸峰。楼西侧有啸吟轩与赏菊亭。重九之期,台上苍松柏翠、萸紫菊黄。宋明时期被誉为“芦冈雅地”,天中名楼。据史书记载唐朝大诗人杜甫、孟浩然、祖咏等都曾游冈山,并写下咏菊诗,可惜其石刻在明末战乱中毁殁。现今,其地尚存宋“桓景登高处”残石与欧阳修在知蔡州时写的“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苏东坡在蔡州道上写的次子由韵诗:“粲粲秋菊花,卓为霜中英。萸盘照重九,缬蕊两鲜明。”石刻。另外,还有宋直贤院学士祖无择、明诗人黄学愚、清康熙年间进士冀景隽、清举人李杰英的四体诗碑。

明清时期,每年的九月九日,望河楼台游人接踵、香客如云。清康熙探花程元章在归里后,每值重阳佳节,文友相约,登楼饮酒赋诗:“重阳风雨一枝收,亭下黄花正晚秋。”“夕阳山外参差影,晓月楼头断续声。”诗句至今仍被文人雅士所传咏。

重阳节代表着一种思念亲人、依恋故土、尊老敬贤、积极向上的浓郁民族情结,坚忍不拔与命运相抗争的民族气节。它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作为重阳节登高处的蔡侯望河楼当年雄伟壮观的亭台楼阁,已于明末清初之时毁于战火,现存的玉皇阁为清代康熙年间建筑。

近几年来,上蔡县委、县政府注重挖掘重阳节的特有文化内涵。2003年上蔡县举办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中国·上蔡重阳民俗文化研讨会,来自省内外的40多位专家、学者会聚上蔡古城,就重阳节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了专题研讨,收集论文60多篇,结集出版了《重阳节发源地——上蔡》专辑,成立了重阳节起源地桓景登高处抢救工程领导小组,修筑了通向桓景登高处蔡侯望河楼的柏油路,以望河楼为中心,拟建占地100亩的重阳公园,开发十二生肖茱萸降囊,冈岭遍植野菊,提升、优化菊花酒酿制工艺,整合重阳文化资源开发,注重重阳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

重阳节的起源年代有神秘的传奇色彩,它的形成、兴起且久盛不衰,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在历代人们逢九月九日登高避灾祈福的演变过程中能以俗成节,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人民大众的生存环境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绛嚢的民俗之所以能成为天下华人的民俗之节,关键是其在起源、演变、发展过程中,紧紧地围绕人们企盼健康平安、福寿吉祥这一美好的主题,演奏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求开拓进取的主旋律。其文化价值堪为中华民族民俗之瑰宝,社会意义与历史意义影响深远。

由桓景登高避灾而逐渐形成的重阳文化,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一大瑰宝。人祖伏羲在蔡水之滨肇启华夏文明至今,先辈们在生产和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对祈求平安吉祥和健康长寿有着共同的企盼。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了天下华人魂牵梦绕、韵味无穷的民俗文化,这就是重阳节由上蔡远播天下近两千年来久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重阳节在两晋和南北朝时称为“素节”,即在九月九日禁荤食素,意为九九重阳,牛、羊、鸡、鸭家禽畜代人受祸,人不忍于九月九日食之。九月九日食素习俗,在上蔡仍沿袭至今。上蔡县东境诸乡每逢九月九日三餐不动荤腥之物。

自唐中宗诏令中和、上已、重九三天为三令节始,重阳节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呈现四大特点,即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枝、佩茱萸绛囊和尊老敬老,而登高是重阳节的中心主题。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的桓景登高,虽然伴有浓重的谶语色彩,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记录重阳节起源于桓景登高避灾祈福的历史依据。晋代周处的《风土记》称重阳节为“登高节”。据2003年中国·上蔡首届重阳节研讨会专家研究论证,全国的重阳节俗虽然地域习俗有别,但时逢重阳,有山登山,无山之平原,登楼、登台、登亭、登城、登岗、登土堆等,均与登高有关。

菊是应时花草,霜降之时,唯菊盛开,香味浓重,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祛火之功效。菊花酒曾被仙道术士誉为“延寿客”,上蔡四十五里冈山,沟涧纵横,盛长野菊,从古至今上蔡百姓就有自采菊花酿酒的习俗,九月九日全家登临高岗或村野高处,喜饮菊花酒已成民俗而沿袭至今。

茱萸为秋季成熟的椒科植物,时值九月九日而“气烈成熟”,可避恶瘴之气而抵初秋之寒,被人们称为“避邪翁”。九月九日登高,饮菊花酒佩戴茱萸绛囊,以求吉祥平安,洪福长寿,实际上也是民间防病驱瘟、祛疾防疫的生活实践。时逢九月九日,缝制茱萸绛囊系之于臂,是重阳日登高度节的必备之物。近几年来,上蔡及四邻诸县缝制绛囊民风之俗尤盛。该县离休老干部张社女士有一手精湛的绣工技艺,她缝制的十二生肖、招财进宝、幸运吉祥、寿星、和平鸽、龙凤呈祥等远销省内外。崇礼乡百余位农家妇女利用农闲缝制的绛囊远销东北等地,并走出国门,受到朝鲜、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地华人的钟爱,形成了一大文化产业。

近代以来,敬老尊老已成为重阳节新的主题,由登高、饮菊酒、佩戴茱萸绛囊派生出祝老人健康长寿,又赋予重阳节以新的文化活力,这是由历代文化习俗向现代文明文化内涵延续的充分体现。上蔡县由清至今一直有时值九月九儿女为老人敬呈菊花酒的民俗。老人到七十三岁,女儿、儿媳蒸枣山。枣山形状如塔,各高九层,上捏面羊两只,意为重阳。枣山镶嵌红枣,意为儿女满堂,日子红火。还有老人到六十九岁,女儿送坛陈年菊花酒;老人到八十三岁,女儿、媳妇为老人做身新衣衫的民谣。1989年,国家确定九九重阳节为老人节;2005124,上蔡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20072月,上蔡重阳节习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近两千年的重阳节在现代文明的氛围中又有了质的升华。上蔡县委、县政府从2003年开始,每年为九十岁以上老人发福寿金200元、为百岁老人发福寿金1200元,并评选尊老敬老好儿女、好媳妇,披红戴花集体登高,在全国引起了巨大效应。

         (邹冬梅 辑)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