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天中

党建红链串起绿色经济——徐庄村“小循环”里的共富文章

2025-08-20 10:56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徐明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正阳县是花生种植大县,徐庄村家家户户种植花生、大豆等农作物,为什么不把废弃的作物秸秆利用起来,发展草食动物养殖呢?从秸秆焚烧到饲料加工,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就业,徐庄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就体现在把“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的智慧中,体现在让群众笑脸越来越多的担当里。

党建红链串起绿色经济——徐庄村“小循环”里的共富文章 

记者 耿杨扬 实习记者 康佳一

  

600只肉羊正悠闲地享用着秸秆转化的“营养餐”。   记者 弓华静 摄

立秋已过,处暑将至。走进正阳县寒冻镇徐庄村,作物长势正盛,果园蔬果飘香,广袤的田野里奏响了一首“绿色交响曲”——粉碎机“吞”进麦秸,“吐”出细碎的饲料;智能羊舍里,600只肉羊正悠闲享用着秸秆转化的“营养餐”;葡萄种植基地里,饱满的阳光玫瑰缀满枝头——这些施用了羊粪有机肥的果实,正被装箱发往周边商超和水果店。

“这条‘秸秆变饲料、羊粪变肥料、葡萄变钞票’的循环链,是党支部带着群众一起蹚出来的。”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建告诉记者,10年前,全村千亩秸秆无处安放,村集体经济更是入不敷出。一场场“板凳会”上,党员群众算清了“三本账”:生态账上,秸秆焚烧污染空气;经济账上,废弃资源白白流失;民生账上,乡亲们守着沃土却要外出打工。

正阳县是花生种植大县,徐庄村家家户户种植花生、大豆等农作物,为什么不把废弃的作物秸秆利用起来,发展草食动物养殖呢?徐庄村决定用循环经济破局。

没有资金,村部党员自筹首笔启动金;缺少技术,支部请来省市农科院专家驻点指导;土地流转遇阻,老党员带头签协议。如今,全村牛羊存栏2000多头,发展冬枣、阳光玫瑰葡萄等林果蔬菜300多亩,昔日的“生态包袱”早已变成“绿色财富”,去年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更让村民们惊喜的是,产业链延伸带来了“葡萄架下的幸福”。东顺生态园葡萄基地负责人王东算起“生态账”:“用有机肥种的葡萄,糖度更高,口感更好,在市面上更能卖上价儿。”葡萄园年产值能达50万元,每年吸纳周边50多名村民前来务工。

循环经济的涟漪还在扩散。2024年,村里引进的珠小明珍珠蚌养殖场项目,可年产珍珠350公斤,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河蚌养殖还净化了村头池塘的水质,将闲置坑塘变为致富源泉。

协调项目资金,协助企业办理用地手续、节省审批时间,为珍珠蚌养殖场协调水域,开设“电商课堂”培训留守妇女……一路走来,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清单”上记录着党员干部的足迹。

“老百姓最讲实际,支部带着大家把日子过红火了,党组织说话就更有分量。”张新建望着村部“五星党支部”“全市文明村镇”等荣誉感慨道。

从秸秆焚烧到饲料加工,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就业,徐庄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就体现在把“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的智慧中,体现在让群众笑脸越来越多的担当里。

“将来我们还要扩建秸秆收储点,让更多废料变资源,打造‘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产业金’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张新建说。

  

扫码看视频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