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东岸桃核雕花

2014-07-07 08:24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东岸桃核雕花工艺盛于上蔡县东岸乡柴庄、大苏庄、小苏庄和小袁庄等自然村,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当地老艺人回忆,时值明末清初,东岸桃核雕花

东岸桃核雕花工艺盛于上蔡县东岸乡柴庄、大苏庄、小苏庄和小袁庄等自然村,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当地老艺人回忆,时值明末清初,东岸桃核雕花工艺已初具规模。清末民国,仅柴庄自然村就有180多位艺人致力于桃核雕花工艺制作,刘全喜、刘双喜、刘东升、刘东洋都是当时颇具代表性的桃核雕花艺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柴庄全村1000多人,家家户户从事这项工艺制作,形成了桃核雕花工艺规模产业。产品除在本省销售外,东岸人还游走远销至湖南、湖北、浙江、安徽、山东等省。这一时期,东岸桃核雕花工艺以“扣”业生产为主导,经过加工的桃核扣,形状如桃,上圆下尖,尖部有一小孔,用于缝缀扣绳以固定在衣服上。扣子成形后,再在扣面上雕刻图案花纹。花纹多种多样,图案千姿百态,有古钱、蜂窝、猴头、盘丝、寿星老等,有的还刻上诗词或谜语,美不胜收,令人爱不释手。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塑胶扣渐成大众服饰的时尚因素,桃核扣及雕花工艺濒危现象较为突出。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和世界华人对唐装的需求与向往,雕花桃核扣工艺又呈复兴之势,东岸桃核雕花工艺制作范围趋于多元化。除原有的“扣”业发展外,随着民众避灾祈福的心理需求,桃核手链、桃心、桃葫芦、桃篮、桃印、桃核绣球、桃核佛珠、桃核十二生肖、桃木剑、桃木刀和桃核宝灯等产品应运而生。东岸核桃雕花工艺物美价廉,做工精致,颇受群众的喜好与欢迎。

东岸桃核雕花工艺原料是一种野生桃的桃核。该桃正月开花,头伏成熟,果肉苦涩,当地群众俗称“扣桃”,主要生长于桐柏山和南太行山区。加工桃核雕花工艺的工具有钻、锉刀、镊子及挫扣板,加工成工艺产品,需经浸泡、清洗、上色、上光、晾晒、打眼、磨光及加工等程序。每道程序,都凝聚了桃核雕花艺人的心血。

刘新伟生于东岸乡柴庄村,是“雕花扣王”后裔,十几岁就开始学习制作桃核雕花工艺,是该村迄今为止最富创新、最具魄力的桃核雕花工艺民间艺人。由他带头兴办的“上蔡桃核工艺品公司”以“公司+农户”为主体,更以月产超5万枚的规模遍销全国各地,并通过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让东岸桃核工艺品打向欧美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眼下,柴庄人口有二三百户、1300多人,家家有作坊,包括七八岁的孩童在内,已逐步形成桃核雕花工艺制作新阵容。自2005年始,柴庄村民与时俱进,刘新伟研制发明和引进了电机钻、打磨电机等制作机器,以新的制作模式,逐渐取代往日的手工钻、手工锉等传统的制作工具,以更全面的制作经营方式,带动其他村户,将东岸桃核雕花工艺品大批量源源外输,从而形成了我国民间传统工艺一个独具规模、独具特色的工艺品。20073月,东岸桃核雕花工艺品制作技艺被省政府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6月,60岁的柴庄匠人刘海龙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姚 辑)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