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之“气质”说
摘要:张 朝气质,从狭义讲,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也指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风格以及气度;从广义讲,是指风度、模样等,可以指向很多事物,比如艺术作品。摄影术脱胎于绘画
张 朝
气质,从狭义讲,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也指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风格以及气度;从广义讲,是指风度、模样等,可以指向很多事物,比如艺术作品。摄影术脱胎于绘画艺术,与新闻融合后,造就了有艺术内涵的新闻摄影。新闻摄影绝非是摁动快门,记录瞬间,而是有思想、有艺术创作手法地对新闻事件进行真实详尽记录,把视觉效果好、承载着大量信息的图片传递给受众。因此,新闻摄影是记录过程,也是艺术创作过程。艺术有品位和气质,新闻摄影同样需要品质,需要气质。新闻摄影中的气质是由摄影记者的思想、社会责任感、价值观、艺术观等决定的,并以此决定着新闻图片内涵的新闻价值高低、艺术气息多少,能引起的社会共鸣度有多高。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系列作品(其中《大眼睛》最为著名),引起了一场国民心灵大震颤,他被称为是用照相机推动一个伟大慈善行动的人。此后,一批又一批的希望小学建了起来,一群又一群的贫困孩子走进心爱的校园,接受知识的滋养。可以说,希望工程改变了中国的教育现状。
高气质的新闻摄影作品除了可以向社会揭示事件的真实情况、传播有效信息外,还可以引起民众思考、判断及行动,甚至可以引导社会发展方向,让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上世纪中叶,我们的国家遭受灾难的时候,报纸上新闻图片中的人物都是笑脸,就像那个时代清一色的蓝服装一样。但是也有一批有态度的摄影者,审慎地观察着时代,悄悄记录着那段历史,图片虽然不能公开发表,但还是忠实记录着。这些摄影作品成了人文历史资料留存下来。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从一张张摄影作品中能重温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新闻摄影思想性是凌驾于摄影技巧之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优秀的摄影作品必须具有明确的主题、深刻的内涵。这就要求,优秀的摄影记者首先是一个思想者。学识水平贯穿古今,把握当下,透过现象看到实物的本质,能把新闻事件中最核心的东西从复杂的外表中剥离出来,把美好、真实、感人的层面展示给受众。
专业性是产生有气质新闻图片的必要条件。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事件的拍摄者。一个路人拿着手机就能拍到突发事件的现场照片。但是,新闻中的五个要素,路人大约只能解决时间、地点、人物,但是解决不了WHO和WHY;而这些只有靠专业性较强的摄影记者来完成。但是还应注意的是,信息的采集、发布已经不是新闻记者的优势和特权,分析和判断,进而进行有态度的摄影才是他们应该完成的。所谓的专业是服务于公众的正义观点与立场,弘扬社会正能量,高站位、大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把握,感悟事件,呈现新闻事件,而不沾染其中,这应当为新闻摄影的方向。
新闻摄影的专业性还体现在对摄影题材的选择上,应以重大或重要的题材为拍摄重心。摄影记者所选择的题材应该具有重大的公共价值和传播价值,如大面积影响人们生活和情绪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公众话题以及那些隐藏在生活中被熟视无睹却影响巨大的人或事。而图片的终极作用,或可佐证历史,或可留作档案,或可作为当下的一面镜子。因此说,新闻摄影不仅仅是现场,而是观点,即为什么要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这是新闻摄影专业性的体现,这一点决定着照片的气质,也连接着媒体的审美或新闻价值取向,说到底,是连接着报纸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动力。
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其可变性是必然的。新闻摄影的不可复制特性也要求其具备不断创新的特质。因此新闻摄影气质包含变化和提升的元素,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促成新闻摄影气质的提升。优秀的摄影作品必须有所创新,超越自己就要不断学习,勤于思考,从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在变化自己气质的同时,变化着新闻摄影的气质。(作者单位:驻马店日报社)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