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当代文化 文学

豆 角

2014-11-13 16:15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df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王太广“李大娘、王二嫂,南边地里摘豆角,三把两把没摘了,提着裤子往家跑,进屋生个大胖小……”这是我小时候曾经吟诵的童谣,说的是妇女在地里

□王太广

“李大娘、王二嫂,南边地里摘豆角,三把两把没摘了,提着裤子往家跑,进屋生个大胖小……”这是我小时候曾经吟诵的童谣,说的是妇女在地里摘豆角的情形。现在想起来,好像又看见乡亲们种豆角、摘豆角的身影。

豆角,是我们老家夏天的主要蔬菜。大集体时期,虽然强调“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但俺队队长感到群众吃菜太难,就冒险把村子西南角的一块河湾地作为自留地分给各家各户种植。虽然俺家分到的自留地不到两分,但在母亲的操持下,种了好多蔬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豆角。

每年清明前后,母亲就开始挖土、施肥、整地、打畦。她用弯铲在打好的畦上每隔半尺挖一个小坑,把两粒胖乎乎、绛紫色的豆角种子点到里面,然后浇水、封土。十多天后,豆角芽就顶出来了。

豆角先发出一短芽,像一根弯曲细小的手指在泥土中顽强生长。当它拱破地皮,露出鲜嫩脆弱的茎时,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看着这个多彩的世界。

豆角芽长出后,就撒欢似地疯长。母亲说,豆角秧没地方爬,活动不开手脚,得赶快给它搭架子。

母亲让我回家扛两捆又粗又长的秫秆到自留地。母亲取出一根根两米多长、比大拇指还粗的秫秆,用刀砍去根部,相互交叉在一起,然后用麻绳系牢。

没过几天,绿色的豆角秧顺着秫秆往上缠绕,然后亲密地拥抱,连成一个整体,构成一个遮天蔽日的绿色走廊。

只要水肥充足,豆角就肯结果。豆角架上,一根根颀长、嫩绿、晶莹剔透的豆角,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隔不几天,我一摘就是一筐豆角。

豆角摘回来后得赶快择。我学着母亲的样子,一根一根地掐去丝,一根一根地挑去虫,一根一根地扎成把儿。尤其是那些老的豆角,必须从两头掐断,沿着豆角的棱边往下撕,才能去掉豆角的边筋,吃的时候不会塞牙。

豆角的吃法很多。母亲常常把洗干净的豆角放在红瓷盆里,用滚水一烫,晾凉后抓成一把,切成一节一节的,待捞面条放到碗里后再把切好的嫩豆角放在上边,浇些蒜泥和醋,我们吃着很爽口。

立秋之后,豆角秧就慢慢地发黄了,花开的也少了,豆角只剩稀稀拉拉没几根。但这没啥,母亲在俺家房前栽的梅豆角已经开花结果。梅豆角与自留地里的长豆角相比,各有特点。梅豆角恋秋,越到秋天越能结,一直结到被霜打蔫。母亲把梅豆角切成丝,与辣椒一起炒着吃也很下饭。我咬一口苞谷面窝头,就一口菜,那真叫香啊!

梅豆角与长豆角有共同的吃法:经滚水煮熟后,摊在房顶上晒干,储存起来,到了冬天,用水泡开,剁碎,无论是蒸包子、包饺子,还是熬汤,都是好东西。梅豆角与长豆角长老后剥开皮,里面的籽都是绛紫色的,可生吃,也可熬稀饭。

如今,我离开家乡30多年了,豆角秧架似乎变得陌生起来,但有关豆角的往事时常浮现在眼前。我偶尔从菜市场买回几斤豆角,好像买回了小时候有关豆角的记忆。

 

责任编辑:df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