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堡里的“土专家”:让千年文化代代相传
摘要: 山西古城堡里的“土专家”:让千年文化代代相传 新华网太原2月10日电(记者 王学涛)春节临近,山西沁河流域窦庄村村民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彩灯。
山西古城堡里的“土专家”:让千年文化代代相传
新华网太原2月10日电(记者 王学涛)春节临近,山西沁河流域窦庄村村民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彩灯。这次新年灯展由该村“土专家”马晓秋一手策划,不仅是第一届灯展,而且主题是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了上千年的村子。
“村民对自己的村庄并不了解,我希望寓教于乐地让文化走进百姓生活。”马晓秋说,彩灯融入了绘画、书法工艺,全方位展示了窦庄的古建筑、历史人物等内容。
“天下庄,数窦庄”。窦庄是一个以窦姓血缘聚居的古村落,从宋天佑年间延续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元代以后窦氏族人逐渐衰落,窦家守墓人张氏却逐渐兴盛。明万历二十年张五典考中进士,后升至南京大理寺卿、兵部尚书。张五典告老还乡后,历时约8年时间,建造了窦庄古堡。
随后,沁河流域纷纷效仿,建起的军事和民用相结合的城堡达54座之多。窦庄因设九门九关,被人称为“小北京”。现在,窦庄村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这些荣誉的取得,马晓秋功不可没。今年67岁的老汉是个“多面手”,他上过学、干过14年木工活和古建维修,还开过铁厂。最近十多年来,他一直义务为村里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等工作整理编写资料,并获得成功。
“当时村里非常穷,村干部去县城开会都自掏腰包。为了让遗产得到保护,村里请人写材料,一个字一块钱,最后还不能用。”马晓秋说,后来自己放弃了生意,全心投入到了遗产申报工作中。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他已对村里的文化遗产了如指掌。大到街巷、宅院、寺庙、祠堂,小到古井、古树、古磨等,他都如数家珍。他用“串门不出街,下雨不湿鞋,一门通百院,百门串遍村”这一民谣,形容窦庄古堡精妙的建筑风格和防御规制。
如今,马晓秋整理的“窦庄历史文化名人录”、“窦庄古代文献目录”、“窦庄古民居匾额汇集”等,为专业人员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老马告诉记者,他做这些工作就是希望提高村子“身价”,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把珍贵的文化遗产留给后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晓秋说,目前窦庄村已经争取到六七千万元的文物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资金。都装将用3年时间,全面修缮村里60余处岌岌可危的文物建筑。现在修缮工作正在进行中,马晓秋也成了村里和镇上的文物管理员。
“遗产保护既需要国家出力,更需要村民爱护。”马晓秋说,如今国家已经非常重视窦庄保护,但村民这关还得打持久战,今年的灯展才刚刚拉开序幕。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