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春秋时已成过年习俗
摘要:原标题:延续上千年的过年习俗过年就在眼前,烟火爆竹的声音给了新年很浓的年味,虽然现在的爆竹多指的是有火药的鞭炮,但爆竹的渊源比火药长得多。巴蜀文化专家谭继和说,
过年就在眼前,烟火爆竹的声音给了新年很浓的年味,虽然现在的爆竹多指的是有火药的鞭炮,但爆竹的渊源比火药长得多。巴蜀文化专家谭继和说,爆竹的历史有三四千年,当时是把湿的竹子剖开放在火上烤,竹子爆裂会噼啪作响,这种爆开的声音被认为可以驱魔、辟邪。
爆竹 春秋时已成习俗
因为人们常在过年的时候烧爆竹,而爆竹又有驱魔、辟邪、消灾的寓意,所以在后来的传说里,“年”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恶魔,而家家户户的爆竹声,就是为了驱赶“年”这种怪物。
春秋时期,点爆竹形成习俗,晋文公时,介子推带着老母亲躲进深山,而重耳为了让他出山,选择烧山,山上长有竹子,烧山之时竹子啪啪作响,后来点爆竹又多了纪念介子推的意义在里面。
我们熟悉的有火药的炮仗,或是鞭炮,则是到宋代时出现的,将芒硝、硫磺等矿物质依照一定比例制成火药,用纸或者竹叶将火药包起来,就成了鞭炮。虽然形式变了,但是声音则是很像。过年的时候点爆竹,也有了祈求吉祥、生活红火和表达过年喜悦的心情。此后,放鞭炮这种形式从过年延续到其他的场合,比如婚丧嫁娶。
而在放鞭炮以外,还有喝屠苏酒的习俗,在正月初一这天喝。所以王安石在《元日》中这么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烟火 宋后贵族家的风尚
和鞭炮总是相提并论的,是烟火。谭继和说,早在唐代,烟火就出现了。当时人们已经发现了这种有火花产生的现象,但是并未普及。宋时,因为火药的发明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制作出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烟火。宋时,燃放烟火是一种风尚,盛行于皇室贵族中。
因为放烟火这一习俗的盛行,留下了不少关于烟火的诗句,比如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所写“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与鞭炮相比,烟火因其绚丽的色彩和花样,颇受欢迎。由于制作工艺精细、复杂,烟花只是贵族富商特殊的享受。
《武林旧事》一书中,记载了南宋皇室燃放烟花的情景、:“宫漏既深,始宣放烟花百余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也就是说待到夜深人静之时,一道圣旨传来,原本屏气凝神的人一下子沸腾起来,举行一场盛大的狂欢,燃放烟花的同时还配合有器乐歌舞表演,华丽的场面好似古时的灯光音乐烟花秀,和现代人的夜生活比起来,古人也丝毫不逊色。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茜李臣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华西都市报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