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全国1268万件文物获“身份证”

2015-03-03 16:11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全国1268万件文物获“身份证”  京华时报讯(记者张然)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取得重大进展。昨天,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通报,目前共调查国有单位

原标题:全国1268万件文物获“身份证”

  京华时报讯(记者张然)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取得重大进展。昨天,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通报,目前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基本摸清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截至昨天,全国共登录藏品1268万件。

  1%国有单位持有文物

  据了解,本次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历时近1年,全国31个省(区、市)各级普查机构共向102万余家国有单位发放了《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表》,其中机关251806家、事业单位601120家,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136123家,其他单位31775家。回收996793份,反馈率达97.65%。

  目前,15237家单位反馈有文物,约占全部国有单位的1.53%。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文物系统收藏有文物,文物系统外11034家单位反馈持有文物,占反馈有文物单位总数的72.42%。

  千万文物获“身份证”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据申报持有文物的国有单位称,目前这些单位共藏有文物4500万余件。但这些文物尚需进行逐一鉴定、登录,需要一定的时间。截至2015年3月2日,全国共确认、登录收藏品1268万件,这一数字在以平均每天6万件的速度上涨。

  据了解,本次普查的一个亮点是为每一件经过认定的文物编制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相当于“文物身份证号”。这为分散在全国各地区、各单位的文物信息资源整合及管理利用创造了条件。这一做法将覆盖全国的可移动文物。

  □释疑

  1

  单位漏报瞒报如何处理?

  回应:刻意瞒报文物不得转卖

  1020814家国有单位,只有百分之一——15237家国有单位反馈声称藏有文物,其中是否有漏报、瞒报?如果有将如何处理?

  对此,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漏报,目前该登录系统是常态开放的,各地各国有单位一旦发现有漏报,可以随时自行申报登录。对于刻意瞒报的情况,今后将受到相关政策的严格制约。比如只有申报、登录之后,国有单位所藏文物才可以作为一种资产,使用、交流、交换、出境会得到政策许可,反之会受到限制。比如某国家机关,原来收藏的部分名人字画,刻意隐瞒不报,则这批字画禁止作为资产转卖。

  2

  所持有文物都是真的吗?

  回应:部分文物经鉴定“存疑”

  按照原本的工作计划,普查中先进行摸排,再进行鉴定。但据了解,很多文物系统之外的国有单位特别希望自己收藏多年的文物获得权威鉴定。因此部分文物在普查过程中一并开展了鉴定工作。

  据悉,部分文物经过专家鉴定,最终认为“存疑”,不予发放“文物身份证号”。但这些“存疑”的藏品也将记录在案,作为“资料”保存。

  3

  单位收藏文物如何保护?

  回应:可自愿寄存于专业机构

  从普查了解的情况看,很多国有单位持有的珍贵文物保护情况不达标。普查人员已经对保存现状进行了记录,为将来制定保护方案和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会制定珍贵文物具体保护方案。对于那些没有保护能力和措施的单位,经主动申报,政府应该给予扶持。这些珍贵文物也可以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寄存专业机构保护,比如专业博物馆库房等。对那些问题严重的珍贵文物,组织抢救性保护。“有的单位书画量比较大,几十年来没有做过保护,急需制定方案抢救性保护。”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称。

  4

  民间收藏会否纳入普查?

  回应:有望获得“文物身份证”

  民间收藏鱼龙混杂,乱象丛生。今后普查有无可能延伸到这一领域,达到治乱的效果?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民间藏品不管在谁手里,都是民族的资产,应该予以保护。第一期的普查工作没有列入,但2016年之后有望开展相应的工作。民间藏品也有望获得“文物身份证号”,这既是对藏品价值的肯定,也标志着国家对个人收藏的有效保护。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京华时报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