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蛤蜊油
摘要:□王太广王太广,汝南县人,195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主任编辑,现供职于市委办公室。代表作有《驻马店赋》、《推磨》、《村庄的声音》等,主要著作有《锦绣天中
□王太广
王太广,汝南县人,195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主任编辑,现供职于市委办公室。代表作有《驻马店赋》、《推磨》、《村庄的声音》等,主要著作有《锦绣天中》、《天中史话》、散文集《回望乡村》等,电视连续剧《静静的宿鸭湖》、《迟来的审判》、《颜真卿》等,先后有多篇文学作品获市级以上大奖。
前不久,我逛商场时,忽然发现了久违的蛤蜊油,惊喜之余,思绪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时代。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的冬季,天气特别冷。劳作的人们由于风吹日晒,又没手套,干燥的皮肤沾水后,经风一吹,手背上的皮肤就会裂口,让人疼痛难忍。我父亲给生产队喂牲口,天天干些铡草、装草、拌草、打水、出粪等活计,少不了与水打交道,手背上到处是裂开的口子,有时化脓溃烂,买不起药,只好刮椿树皮上的黏黏胶粘手上的口子。
我母亲天天干农活,做家务,因缺少滋润,手部皮肤很容易干裂,口子裂得像“小孩的嘴”一样。为此,母亲就把苦楝树上挂的一簇簇楝枣子用长竹竿敲下来,揭开皮,取里面黏稠如浆的果肉,在热水泡过的手上反复揉搓。抹到裂口处,也能起到防冻、防裂、润肤的作用。楝枣子非常苦,我们不敢闻它的味。
我小时候经常在外边跑着玩。每到冬天,我的手背、脚面、腮帮子、嘴唇等部位都会被冷酷无情的寒风吹裂了。母亲说我的手像老鸹(我们那称乌鸦为老鸹)爪子一样。我在吃饭或说话时不敢张大嘴,弄不好会渗出血来,疼得跟猫咬似的。我上小学三年级时,一名叫小英的女同学是我的同桌。上课时,她看到我那被冻僵的右手不能握笔写字,嘴唇上有血印,心生怜悯。下课时,她让我侧过身子和她面对面地坐着。然后,她从衣兜里掏出一个乳白色的东西,外形是稍圆略带三角形。壳上布满一圈圈黄白褐色相间的海浪花纹,对得严丝合缝。她把壳慢慢掰开,然后用右手食指在半扇壳上晶莹剔透的膏体上抠了一点,小心地涂到我的手背与嘴唇上。一阵凉凉的感觉后,淡淡的芬芳慢慢飘散。那时候,我虽然年纪小,但也感到不好意思,我的眼睛不敢正视她。不过,抹过之后,很有效果。原来火辣辣的手背不疼了,张嘴说话也正常了。
这可真是一种神奇的东西!我急于将自己的重大发现告诉母亲。
放学回到家,发现母亲没在屋里,我把书包往桌子上一扔,就出去找。到了河沿上一看,发现母亲正在河边洗衣服,双手冻得通红,裂开的口子渗着血丝。我迫不及待地把那种神奇的东西和功效告诉了她。
没想到,母亲只是淡淡地说:“那是蛤蜊油,咱买不起。”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但感觉这东西肯定很金贵,就想探个究竟。下午放学后,我专门到水屯供销社百货门市部,隔着玻璃柜台,看到了蛤蜊油。
我问营业员多少钱一盒,她说五分钱。那么好的东西如此便宜,我很高兴,赶紧跑回家向母亲要钱,买蛤蜊油。母亲迟疑了一会儿,还是给了我5分钱。
我买了蛤蜊油后,不光自己用,全家人都用。每到晚上母亲忙完家务后,就会烧一大锅热水。因为盆子少,只有两个瓦盆,大家轮流洗脸、泡脚。母亲从线笸箩里拿出蛤蜊油,慢慢地掰开,用食指轻轻地抠出一小点儿,抹在手心里双手反复揉搓。父亲、姐姐和我泡好手后,也都是按母亲的方法揉搓。三两天之后,裂开的口子慢慢地愈合了。当一盒盒蛤蜊油用完后,蛤蜊壳就成了我的宝贝。
至今我仍珍藏着当年的蛤蜊油壳。看到它,我就想起了里面蕴含的酸楚而温馨的故事,时时提醒我不忘过去、知足常乐。
责任编辑:ly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