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南京就有杏花村明清时出现争议
摘要:原标题:宋元时南京就有杏花村 明清时出现争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小小一个杏花村,因唐代诗人杜牧一首《清明》而闻名遐迩,于是全国各地冒出来许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小小一个杏花村,因唐代诗人杜牧一首《清明》而闻名遐迩,于是全国各地冒出来许多杏花村,而且纷纷以杜牧笔下之正宗而自居。但千年以降,究竟谁才是杜牧笔下的杏花村,早已成为一个无头公案,难以考证。
前段时间《金陵晚报·老南京》栏目登出一文,作者认为南京杏花村是“明代货”,并非是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对后一句,确实难以考证,但对第一句,笔者还是有不同的意见。
南京现存最早的志书《景定建康志》,为南宋景定年间太守马光祖修,周应合撰。该书在第二十三卷明确记载“制效军寨,二所,一在城南门外虎头山,一在城里杏花村”。
这说明,在南宋时期,建康(今南京)府城内已有杏花村名,可惜此处只注明杏花村大体位置在城内,具体位置未详。
但在《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凤凰台”一条中,却记载了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诚斋)的一首诗“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
这首诗提到了诗人在凤凰台上极目远眺,看到乌衣巷以西有大片杏花开放。而南京杏花村,故址在今建邺区集庆门内南侧花露岗,恰好在乌衣巷以西,因此乌衣巷西的这片杏花就很有可能是宋时杏花村之所在。
而《全宋诗》里记有诗人万俟绍之的《金陵郊行》:“快提金勒走郊原,拂面东风醒醉魂。好景流连天易晚,来朝更过杏花村。”更是说明在宋时金陵城郊杏花村即为一处佳景。
元《至正金陵新志》为元末方志名家张铉所撰,在该书卷十一记载有“大通尼寺,即大通庵,宋咸淳元年建,郡守马光祖立石。庵本在御街南隅,刘观察虎子妇秀岩落发为尼,移庵额于秦淮南杏花村内建今寺。”这里更为确定了元朝时期金陵有“杏花村”的存在。
以上宋元南京方志的记载,充分说明最迟在宋元时期南京即有杏花村的存在,而且颇为知名,因此,笔者认为“南京杏花村是‘明代货’”之说值得商榷。
最后,笔者同样也查阅了清康熙年间所刊明陆应阳的《广舆记》,其卷二池州篇确实记载有“杏花村,府城秀山门外,杜牧诗遥指杏花村即此”。但同卷江宁篇也明确记载“杏花村,江宁县治西,相传杜牧之沽酒处”。同一部著作的两段记载也表明,在明清时期,池州和江宁就已存在着“谁是杜诗笔下杏花村”的争议。
黄涛(南京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金陵晚报)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金陵晚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