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教育 培训认证

“破窗效应”

2015-04-21 10:21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df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我出生于教育世家,直系亲属中有十多人在教育系统中工作,耳濡目染,执教鞭、教学生是我童年时期最爱玩的“过家家”游戏,教师职业自然成为我从小到大的唯一理想

我出生于教育世家,直系亲属中有十多人在教育系统中工作,耳濡目染,执教鞭、教学生是我童年时期最爱玩的“过家家”游戏,教师职业自然成为我从小到大的唯一理想。  

我班有个孩子叫孙力强,由于家庭原因,整天脏兮兮的,身上常常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下课后他也经常打人,孩子们都不爱和他在一起,作为他的语老师和班主任,我是了解这个孩子的,他爱激动,一激动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往往会有掐人或其他一些出格行为的出现。但我知道他不是有意的,每当冷静下来时,他会为自己的冲动而后悔。可同学的指责和嫌弃,使他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增多了他错误行为出现的次数。而同学对他的“群起而攻”也对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产生了阻碍。这就是心理学中所提到的“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的理论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的一次实验。在这项实验中:詹巴斗找来两量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把它们放置在中等阶级社区和杂乱街区,他把停在中等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了个洞。结果这量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杂乱街区的那辆车摆了一星期却仍旧完好无损。而把这辆车也打一个洞,结果仅过几小时这辆车也被偷走了。以这个实验为基础得出“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一撞楼的窗玻璃,受这块玻璃的暗示,可能就有人打烂更多的玻璃。这表明:公众的麻木不仁,坏的行为就会滋生、繁衍。

孩子们的成长也是如此,那些经常被人指责的同学,就会如同那辆被敲了大洞的汽车,久而久之,他本人和同伴都会产生一种错误的心理暗示——“我(他)是不可救药的”,这样的暗示效应会使孙力强因此对自己采取一种“破罐破摔”的态度。而那些爱告状的孩子,又很可能会养成只会戴着有色眼睛去审视他人的坏习惯,这两种后果都是我们教育中的大忌。

想到这些,我就从孩子们这个年龄特点出发,用教师的信任,帮助小力强在同学中树立威信。我处处留心观察,努力发现他的每一个优点和每一点进步,不错过任何一个表扬的机会,我还有意识地让他担任一些班里的工作。譬如:他爱回答问题,我就请他担任学习小组长。他自觉性比较差,我就请他当值日班长,在管理别人的时候提高他的自我约束力。久而久之,同学们对他的态度也有了变化,渐渐地小力强的脸上也出现了笑容。他变得自信了、开朗了,开始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打架次数也少了。

现在的孙力强虽然称不上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但是看着他一天天在进步,我还是感到很欣慰的。

 

责任编辑:df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