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当代文化 民俗文化

丝弦道的传承与创新

2015-05-04 08:56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刘绍云 潘迪生平舆县丝弦道传承保护中心创作演出的《德孝情》在驻马店市第五届戏剧大赛中摘取金奖之后,《驻马店日报》连续刊发刘清珍、徐则庭、张艺迪、刘绍云等同志的

刘绍云  潘迪生

平舆县丝弦道传承保护中心创作演出的《德孝情》在驻马店市第五届戏剧大赛中摘取金奖之后,《驻马店日报》连续刊发刘清珍、徐则庭、张艺迪、刘绍云等同志的评论文章,就《德孝情》的剧本、音乐、唱腔、表演、导演艺术、舞台美术等给予充分肯定。一片赞誉声之后,引出了“《德孝情》是曲艺还是戏曲”的议论,有些同志认为“现在舞台上看到的《德孝情》不是万道同的丝弦道”。就此,笔者曾和罗卷戏传承人,我市著名导演陶群作了交流。他说:“有不同的看法是好事,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探讨,在争论中取得共识,推动丝弦道艺术的发展”。

一、寻其源

1989年,平舆县文化局编写的《曲艺志平舆县卷》在丝弦道释文中介绍:“丝弦道,源于河南省平舆县万塚镇万寨村。创始人万道同,家有巨产,本人学识渊博,但不贪仕途,坐馆教书。他酷爱戏曲,精通各种曲调板式,平日有戏必看,有曲必听,常邀艺人来家中演唱磋商技艺。”民国六年(1917年),万道同结合当地民俗民情和民间小调,吸收各路曲调之精华,以鼓子曲和清音为基础,独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曲调,并邀其胞弟万道荣边奏边改,久而久之形成了别具风格的丝弦道。

平舆县文艺工作者挖掘、整理的丝弦道曲目《小秃劝妻》,在2005年河南省第二届民间文艺汇演中摘取八项金奖,震惊了河南文艺界,更引起当地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经申报,2007年丝弦道艺术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舆县丝弦道传承保护中心也应运而生。至此,丝弦道这个地方艺术曲种步入传承保护范畴,对它的研究也愈来愈引起业界的关注。

近几年对丝弦道的研究和实践当数平舆县文化局和平舆县丝弦道传承保护中心。《德孝情》的演出和理论文章《丝弦道概述》的面世,对丝弦道渊源沿革梳理出三种说法,

“清音”说。“清音”的源头又有三种。一是南方流入。《汝南县曲艺志》主编李乐同谈到丝弦道前期的“清音”曲牌时说:“有艺人说来自江西南昌。”明洪武八年,万道同的先祖万梦雅从江西南昌来到汝南就任汝宁知府,带来了一个“清音”班子为其表演,经其历代子孙、艺人继承传播于后世,到了万道同这一代而得到发扬光大。二是北方流入。据汝南的王化国说,丝弦道很早以前叫“清音”。清光绪三十年,万拔贡(万道同)到开封访友,在朋友家听到“清音”很感兴趣,随即聘请了这班演唱者到汝南自己办的学馆中教唱,而后传播汝宁府所辖诸县。三是源于本土。据正阳剧团编导李庭瑞说,丝弦道的“清音调”唱法很早就在豫南流行。1925年,他7岁时就听过大表哥叶坤亭(正阳寒冻叶岗村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曾任正阳县国民党党部书记长)演唱的清音曲牌。叶坤亭、万道同和新蔡县的范绍尧私交很深,常在一起吹拉弹唱丝弦道。由于当时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加之清音曲牌和沿汝河的民歌小调结合在一起,演唱起来很好听,所以很快就流传开了。

“鼓子曲”说。《河南曲艺音乐集成》资料汇编(六)——李乐同等撰写的“汝南丝弦道简介”中谈到丝弦道音乐演变的第三阶段,即以大调曲子(鼓子曲)为主的阶段。大约从1940年开始,丝弦道大量吸收了大调曲子的板式(作者注:‘板式’应为‘曲牌’)故而很多人称这时的丝弦道为“鼓子曲”。河南曲艺志丛书《驻马店地区曲艺志》第四节“汝南丝弦道,又名清音,是一种以丝弦伴奏,坐唱为主的古老曲种……以中州古调为主体,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与鼓子曲互有借鉴和渗透”。另外还有“杂调”说。

二、 衍其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有传承衍变的规律。丝弦道从万道同初创的个体班社演唱,至普及发展到众多班社活动,演出形式、内容及参加演出人员的成分都发生过一些变化,而最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演出形式上。

丝弦道的早期清音演唱,曲调古朴幽雅,柔美悠扬,节奏缓慢,类似昆曲之行腔。演唱时强调演唱者“闭目留神,嘴动身不动,手齐胸,足不移,注重意中出情,词中出戏,娱而不乐,风而不流,高雅自赏,庄重大方。”这种坐唱活动多以琴会友,自娱自乐为目的,参与者也多为文人雅士、仕官阶层。而且这种坐唱大都在庭堂、园内或较正规的场所进行。演唱的内容多是“红楼”“三国”题材的曲段。

随着“五四”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受姊妹艺术的影响,丝弦道逐步演变为有领唱、伴唱、对唱的艺术表演形式。唱腔、曲牌也融进了“鼓子曲”和当地的民间小调。特别是演唱内容有了质的变化。万道同创作的批评现实主义作品,如《放洋烟火》《李豁子离婚》等曲目的演唱,导致了丝弦道由简至繁并逐步由叙事体向代言体过渡。《驻马店曲艺志》第四节记载了一些丝弦道演化过渡的路径:“丝弦道(清音)演唱——丝弦道与大调曲子联合演唱——大调曲子单独演唱——小调曲子(演唱)。有些丝弦道班经过上述几次演变,已从曲艺转为戏曲。新中国成立前汝南八区宣传队的主要演员和伴奏者,也都来源于丝弦道的骨干艺员。”曲剧《李豁子离婚》原本是一个曲艺作品,并以丝弦道的形式上演,曲目很快被传唱并取得了轰动效果。1935年,汝南马乡镇的朱孝礼、赵世俊将《李豁子离婚》一曲改唱为曲剧,并首演于汝南剧院,成为丝弦道曲种向戏曲过渡的实证,并很快传播到安徽、山东、湖北、江西等省,被移植成多个剧种。演唱内容的丰富,演唱形式的演变,拓展了丝弦道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丝弦道的社会影响。1935年,仅汝南一县,丝弦道班社就有40多个,演员350多人。与此同时,平舆县、正阳县、新蔡县、上蔡县的丝弦道班社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遍布城乡,后流行于驻马店、信阳、周口及安徽阜阳一带,可谓盛况空前。实现了万道同把丝弦道从狭小的小曲牌圈子引向大众的愿望,使丝弦道的声誉达到了高峰。

丝弦道艺术的兴盛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艺术的生命力在民间,特别是曲艺、戏曲这种来自民间的艺术,只有走向大众、服务大众,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满足他们的审美愿望与需求,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曲高和寡的丝弦道(清音)从文人雅士大门中走出来,才有后来声誉达到高峰的硕果。二是从事艺术工作要具有变革的思想意愿,变则存,变则兴。尊重传统、敬畏传统,但不能因循守旧,一成不变。优秀的传统艺术都是在从古至今不断创新进步中发展起来的。

三、促其兴

在我们对丝弦道的源头、演变有所认识之后,再者《德孝情》的舞台呈现,它是给丝弦道以热乎乎的生命,还是因袭守旧对丝弦道的传统形式简单照搬?显然主创队选择了前者,《德孝情》以丝弦道由初级的曲艺坐唱形式逐步向戏曲表演推进的衍变历史为依据,采用“叙事体”与“代言体”相结合的手法,在注意保留了一人唱(叙事者)、众人接(伴奏乐手)、众人唱、一人接的曲艺坐唱形式的同时,更注重利用丰富的戏曲表现形式,通过文本中人物(演员)的身段、表演、唱腔、道白等手段演绎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它不是丝弦道传统形式的简单挖掘、整理、再现,而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大胆创新与探索。舞台上“说书人”的设置是《德孝情》创新中的一个亮点。他足登布鞋,身穿长衫,手持折扇,尤如综艺节目中的主持人,每每出现在光区内,观众都会静听他沙哑、粗犷、浑厚、清晰,极富吸引力画龙点睛式的剧情脉络、人物关系介绍。在人物命运走向上多留“扣子”、悬念,并以“欲知后事,且看下回”的书场套路来吊观众胃口。就戏曲而言,“主持词”也起到了故事、情节、剧情发展的连贯作用。他虽不是剧中人,观众却不认为他是多余之人。

《德孝情》的传承创新在曲牌音乐、器乐的选择使用、唱腔构思设计等方面也可圈可点。如开场音乐,摒弃震撼、强烈火爆“闹台”式的老路子,另辟蹊径的安排了静静地古筝独奏,潺潺流水般的一曲琴音,衬托着乐手们及旗袍靓丽的八角鼓合唱队剪影,犹如诗意般的画卷呈现在观众面前,余音绕梁,音画相谐,情景交融令人遐想。“洪汝河畔姜湾村,有个乡绅名姜文”的八角鼓合唱,选用的是清音《月调》曲牌。“姜文独坐在庭院,思念贤妻心难安,自斟自饮喝闷酒……”选用的是清音《半边月》曲牌。为充分发挥音乐在唱腔运行中的叙事和抒情功能,以服务人物的情感及矛盾的展开,《德孝情》的音乐创作在丝弦道古老曲牌与天中城乡流行的小调曲子完美结合,唱腔旋律旋法现代元素跟进,领唱、伴唱、重唱的多层次音乐结构创建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尝试。

导演王小更的舞台处理简洁、明亮、唯美。《德孝情》在坚持丝弦道为母体风格的前提下,充分顾及了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为解决观众不懂丝弦道的困惑和陌生感,“生发出新的艺术元素”,从而使人们对丝弦道有所了解,并乐意接受它,喜爱它,亲近它。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