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专题

茱萸绛囊的“守望者”

2015-06-05 09:02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晚报记者 王莹2006年,张社带着她缝制的茱萸绛囊参加在深圳举办的全国工艺品展销会。2007年2月,茱萸绛囊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6月

□晚报记者   王莹

2006年,张社带着她缝制的茱萸绛囊参加在深圳举办的全国工艺品展销会。

20072月,茱萸绛囊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6月,张社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同年,奥运动在北京召开,张社缝制了600多个“和平鸽”和“幸运球”,通过在北京打工的侄子免费发放到国外友人的手中。

2012115日,张社再次拿出自己的看家手艺,把自己缝制的18个红心茱萸绛囊悬挂起来,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表达美好祝福。

20149月,张杜带着她的茱萸绛囊参加中国农加工洽谈会……

茱萸绛囊的制作属于纯手工制作,每一个珠子都要事先穿好再缝上去,而绛囊上面鲜艳的色彩都是用毛笔蘸着颜料一点点涂上去的。如今,张社86岁了,但她耳不聋、眼不花,有使不完的劲。

 wangy15062.jpg

 张社向记者展示她制作的红心茱萸绛囊。王莹/

精湛的技艺+吃苦耐劳的精神=精美的茱萸绛囊

“你们看我做的‘和平鸽’好看不?”64日上午,记者在上蔡县文广新局工作人员王方苏的带领下,推开上蔡县芦岗街道双李社区86岁的张社老人家的门。或是早已习惯了每天有人来访,张社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依然沉浸在制作茱萸绛囊的乐趣里。

1993年,张社从上蔡县电业局离休后回到上蔡县东岸乡套楼村老家。“当时我和嫂子在家闲着无事,我觉得自己还年轻,不能这样闲着,就决定缝制茱萸绛囊。”谈起接触茱萸绛囊的原因,张社告诉记者。

“为了制作一件满意的作品,我常常是拆了缝,缝了拆,可以整夜缝不睡觉。”张社说。说干就干,为了从样式上区别于传统的香包,张社看电视、去外地买一些漂亮的样式回家拆开潜心钻研。“从小家里穷,为了生活,我13岁就出去当绣工,制作茱萸绛囊这点儿苦算啥?”张社说。精湛的技艺加上吃苦耐劳的精神,张社的第一个叫“熊猫头”的作品问世了。

“我们把做好的成品拿到驻马店市区卖,一下子就被人抢光了。光一款‘熊猫头’,我们就买了100多件。”看到自己制作的茱萸绛囊深受人们的喜爱,张社开始尝试缝制其他品种。“小葫芦、龙、黄瓜,我是想起啥缝啥。”张社说。

“缝制茱萸绛囊外皮时针脚要直,封口时才能保证形状好看。”小小的一块布,到了张社的手里,就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张社告诉记者,除传统的十二生肖外,她还能缝制“凤凰报喜”、“喜鹊登枝”、“孔雀开屏”、“仙鹤祝寿”、“鸳鸯情长”、“寿星捧桃”、“招财进宝”、“一心爱国”、“和平鸽”、“情系华夏”等40多个品种。

20072月,张社的茱萸绛囊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6月,张社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她成了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奥运会在咱们国家召开,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天大的好事,我高兴啊。我就缝制了600个“和平鸽”和“幸运球”,通过在北京打工的侄子免费发放到国外友人的手中,希望奥运会能圆满举办。”张社说。茱萸绛囊是民俗手工艺品, 600个“和平鸽”和“幸运球”送到国外友人的手中,这一举动瞬间引起了轰动。一时间,人们被她所缝制的形象逼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茱萸绛囊所倾倒,慕名前来学习的、观看的、订制的人络绎不绝。

“那时候,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学习的人很多,我给他们提供模型,手把手教他们。”张社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她每天都是三时起床,忙到半夜还不能入睡。

“做一个好的茱萸绛囊不简单,你看,我的线都是用自己养的蚕吐的丝染的,每一个珠子都要事先穿好再缝上去,而绛囊上面鲜艳的色彩是用毛笔蘸着颜料一点点涂上去的。”热心传艺的张社带出40多名民间艺人,而她的茱萸绛囊这一民俗节庆珍品也成了一些回乡寻根祭祖的海外华人们临走时必带的家乡的文化特产。 

如今,上蔡县的茱萸绛囊已走出国门,名扬天下。

wangy15061.jpg 

本报记者王莹采访张社。王建成/

“我有信心把手艺传下去”

2012115日,张社拿出自己的看家手艺,把自己缝制的18个红心茱萸绛囊悬挂起来,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表达美好祝福。

20149月,张杜带着她的茱萸绛囊参加中国农加工洽谈会。

在张社的带动下,上蔡县东岸、杨集、蔡沟等乡镇,有不少人以制作茱萸绛囊为业,尤其在崇礼乡,有数百名妇女从事茱萸绛囊制作工作。

“现在,一天不摆弄,我心里就痒痒的。我还不老,我要多做一些样品,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乐意教。”前段时间,86的张社生病了,远在武汉工作的儿子把张社接到武汉住了10多天医院。上午拔了针,下午张社就坐火车回来了。

“你看,这都是我保存下来的,这些东西谁出的价再高我都不会卖,我要留着做样品,教人家。”在张社的家里,记者看到大大小小200件藏品。“作为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我有信心将茱萸绛囊制作工艺传承下去。”张社说。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