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文史研究

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2015-07-03 08:45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探寻龙眼岗“古代粮食加工厂”□晚报记者 陈军超 余斌 周心放/文 苏莉/图 龙眼 碓碓窑 碾桩窑 石碾盘龙眼岗的传说&ldqu

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探寻龙眼岗“古代粮食加工厂”

□晚报记者  陈军超  余斌  周心放/   苏莉/

 reny15078.jpg

龙眼

reny150761.jpg 

碓碓窑

reny150771.jpg 

碾桩窑

reny150751.jpg 

石碾盘

龙眼岗的传说

“龙眼岗的这处遗存原来保存得很完整,可惜石板在1958年建万头猪场的时候被破坏了,龙鳞石都被附近的老百姓撬走砌房子了。”73岁的尚天广老人遗憾地对记者说。

龙眼岗是一片由很多青石和土组成的高岗。

据尚天广介绍,龙眼岗的由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此地百日大旱,庄稼绝收。东海龙王派一条青龙到此降雨。青龙连降六天喜雨,为百姓解除了旱情,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落在村庄附近一处大石板上。周围百姓纷纷提桶端盆向龙身泼水,救护青龙。临走之际,为答谢民众救护之恩,青龙龙角树立,龙泪如泉,打在大石板上,形成两个龙眼坑和两道青龙眉,龙麟则落到石板上形成无数块龙鳞石。从此,此处被叫作龙眼岗。

为感激青龙降雨之恩,龙眼岗附近的民众在两个龙眼坑北约6米处建造了一座长宽高各3米的青龙庙。传说,青龙庙香火鼎盛,附近民众常来祈福上香,祈求青龙保佑风调雨顺。有意思的是,来庙里祈福的人都手提瓦罐,祈福之后,会在龙眼坑的左眼坑内取一罐清水,回去供全家人洗脸。相传,右眼坑水是用来淘洗粮食的,左眼坑水会预知天阴下雨。

“我记得庙内墙壁中央绘有一条青龙飞天的画像,供桌上还供奉一尊头向东的青龙塑像。”尚天广说,遗憾的是,青龙庙在1958年被破坏,已经荡然无存。

尚天广曾任魏庄村支书,一直致力于龙眼岗上这片遗存的保护工作。

“这里就是龙眼。”尚天广指着一处小水潭说。记者看到,在一块巨大平坦的青石板上,有一处细长的像眼睛形状的水潭,潭水深约1.5米。

据尚天广介绍,这就是传说中的右眼坑。“我小时候老一辈人都说这有泉眼,后来被碎石和土堵住了。5年前,这里还是个土坑。我带着儿子一起挖,最后挖出了这个小水潭,还挖出了两个碓碓窑。”尚天广说,“另外一个我还没挖,这里就是。”记者注意到,尚天广所指的那处没有开挖的龙眼附近长有很多茂盛的草木。

两个龙眼坑,分别东西长6.6米,中间宽2米,龙眼上方各有一道长1.5米、宽1米、深50厘米的龙眉坑。

按照尚天广的说法,已经挖开的龙眼的泉水这几年从未干涸过。

尚天广说,老辈人都说,这两处龙眼是龙眼岗古代粮食加工储存遗存的一部分。

直径为3米的石碾盘

龙眼岗加工储存粮食的遗存,通体由一处30余亩的石板构成,石板有效使用面积为5.12亩。据尚天广介绍,根据老辈人的说法,这里分为庄稼储备区和加工区,储备区由4块面积不等的石板组成,面积3.92亩;加工区有场面、龙眼坑、碾盘,由一个完整的石板构成,面积1.2亩。

记者看到,尚天广所指的庄稼储备区在龙眼岗西部,由两块大石板、两块小石板构成。按照老辈人的说法,这些石板是古代人用来晾晒收割后的庄稼的,简单晾晒码垛后的庄稼则会被运到场面。

场面在龙眼岗顶部,是一块长19米、宽9米的平坦石板。记者用石块敲击,石板发出咚咚的声音。人们在此摔打庄稼,用石磙碾轧、扬场、晾晒,完成最初的粮食加工。再把初加工的粮食运到龙眼坑,用坑内的水淘洗干净,再用石碾盘碾轧。

记者看到,青石板南部有一个巨大的碾盘,直径为3米。石盘边缘圆润,表面有明显的规则弧度,盘中心低凹。仔细端详可以发现,盘面并不光滑,有着许多条纹和坑坑洼洼的“斑点”,中央有一个四方口形碾桩窑,深约11厘米,碾盘边沿高6厘米。石磨外圆留有一处流槽口,弯向左面,宽约5厘米。

尚天广介绍,石碾盘年代久远。他的先祖是明末清初从山西洪洞县迁移来的,至今已繁衍生息近400年。先祖迁移过来时,这里就有了这个石碾盘,先人就用它碾轧粮食。

碾轧粮食时,碾桩固定在碾窑内,在碾桩上安装碾框、石磙,碾框上留有两个圆形框眼,插上碾杠,可供七八个人相互合作,传推碾杠,另外还有一人供料打杂。最后,用碾盘围碾出来的粗糙谷粮,经过在碓碓窑中用擂臼捶打后,用筛过箩成面粉,被加工成各种食物。

由于如今早就废弃不用,石磙、碾桩等已无处可寻,当年尚天广从龙眼坑里挖出来的两个石头碓碓窑如今尚存。随后,记者随同尚天广来到尚庄。在尚天广家的院中和村南的耕地里,记者见到了两个大小不一、被废弃的碓碓窑。

尚家院内的碓碓窑,高40厘米,外围长140厘米,上面刻有古朴的花纹。在村南耕地的碓碓窑则没有任何装饰,高60厘米,外围长160厘米。两个碓碓窑各有一个弧形的出料口。

当地人深信,这里就是古代粮食加工储存的地方,先人们曾经用过的这个偌大的石碾盘和碓碓窑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里还流传着“一遍碾,两遍碓,三遍四遍能下锅”的顺口溜。

“老辈人讲,每到收获的季节,龙眼岗周围村子的群众都会把收获的庄稼集中到此。击鼓石一敲,大家就都来了。”尚天广回忆,青龙庙前原有一块击鼓石,高出石板10厘米,一米见方,石内中空,用石块敲击时会发出咚咚声。清晨用石块在击鼓石敲三下,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能听见。当地有“击鼓石会喊人”的说法。

“大家一起打场、淘晒、碾轧、碓臼、筛箩,庄稼最后被加工成可供食用的粉面。原来碾盘附近的青石上还有三间石头砌成的房子,可以储存粮食。这些后来都被毁掉了。”尚天广说。

巨大的石碾旁,七八个人席地而坐,传推着一米多长的碾杠。石磙飞转,一人在旁协助,谷物源源不断地被放入石碾里……这种劳作场景,曾在泌阳县春水镇龙眼岗上演。

日前,一则消息在坊间流传:泌阳县春水镇发现了一处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古代粮食加工储存遗存。

这个发现将撬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处遗存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古代文明信息?

619日,记者在泌阳县春水镇党委委员陈国明的带领下,来到了春水镇西2公里处的魏庄村尚庄村龙眼岗,见到了这里的“古代粮食加工厂”。

古遗存亟待保护

有闻讯到此的市民认为,这处遗存是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甚至有可能是古人类留下的村落遗址。

龙眼岗遗存有可能是古人类留下的村落遗址吗?当年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市文物管理所的专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没有实地考察,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但是,我国早期的碾盘多不大。目前,我市还没有发现过这么大的石碾盘,省内也没有听说过。根据照片可以推断的是,这个遗存和粮食有关。文化遗存往往和传说有很大关系。这么大的碾盘对村落里的人而言,用起来不便,估计是祭祀或者驻军用的。考虑到制作这样的碾盘需要铁器,它出现的时间可能在汉代以后。我们去泌阳县的时候会去实地考察一下。” 看了记者拍摄的龙眼岗遗址的照片,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王岩说。

国内其他地方

有没有类似的遗存

记者在网上查询后发现,2011529日,《重庆商报》曾刊发一则《“钓鱼城之战”指挥部找到了?考古专家首次披露钓鱼城三大重要发现》的新闻,文中出现过类似龙眼岗遗存的“身影”。

报道中称,被称为“东方麦加城”的重庆合川钓鱼城曾出土过石碾盘并刊发了图片。当地考古队对钓鱼城的发掘已进行了八年,仍只揭开这座小城价值的冰山一角。考古专家后来发现,在石坑的附近,有直径近3米的石碾盘,很明显是农用,而从深坑的形状来看,应该是作舂米用的——石舂安装在这里,一头用力踩,一头将米碾碎,然后再将糙米和细糠分开。清代嘉庆年间,白莲教盛行,于是,钓鱼城成为抗击白莲教的据点,而对于钓鱼城这样的弹丸之地,当时粮草成为战争胜败的关键,用石碾碾米、石舂舂米,解决了粮食问题。从图片中看,这个钓鱼城的石碾盘的形状与大小,都与龙眼岗遗址上的石碾盘很相似。

尚庄村曾经饱经磨难,百姓曾遭军阀屠杀,村庄曾被日军焚烧。解放前,村民大多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而如今,特别是改革开放来,村里大多数人家通过勤劳致富,过上了幸福生活,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尚天广家的十五亩果园就在古代粮食加工储存遗存附近。

“我用好地换薄地,用十几年的时间把这附近的地换成了自家的。”尚天广说,从2002年起,他挨个儿走访拥有古遗存附近责任田的村民,用自家的好地和对方的薄地调换,把这处遗存附近的地都换了过来,原因只有一个——“看到这里被破坏,心疼!我想最大限度地保持这处遗存的原貌。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还在岗上种了几百棵油桐树和杨树。”

“每天我都会来到这儿看看,在青石板上坐一会儿。我希望这处记录着农耕文明的遗存能尽快被保护起来。” 尚天广认为,文物古迹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样,保护利用好这处遗存,使其尽量完好无损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祖先的文化是他的责任。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