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县区 西平县

王运昌:兵不血刃端岗楼

2015-08-05 08:11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wtt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记者 丁 振 通讯员 张付祥 文/图 王运昌近照。前不久,笔者来到西平县,找到了年已近百的抗战老英雄王运昌,听他讲述了一段尘封70多年的往事。一头梳理得很整齐的白发、一张

记者 通讯员 张付祥 /

guols150863.jpg 

王运昌近照。

前不久,笔者来到西平县,找到了年已近百的抗战老英雄王运昌,听他讲述了一段尘封70多年的往事。

一头梳理得很整齐的白发、一张严肃的国字脸、一对有神的眼睛、一双饱经风霜的大手……只第一眼,笔者就感受到了王运昌年轻时威武的军人形象。

除了说话不太连贯、记不起具体年份日期外,那段与日伪军斗智斗勇、浴血奋战的抗战经历,这位96岁的老人却依然记得十分清楚。

抗战救国 一家三口秘密加入党组织

192011月,王运昌生于河北省深北县(今河北省深州市),其家乡位于冀中平原的东南部,抗战时期著名的地道战就发生在这里。

“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侵入冀中平原。那时,王运昌亲身经历和感受了日寇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日寇和伪军天天进村抓人、拷问百姓谁是共产党、谁是八路军、谁是村干部,整日搞得人心惶惶,还时常逼百姓拆房拆屋去为鬼子修岗楼,每天都有亲人死在敌人的枪炮和刺刀之下。”回忆起日寇的残暴罪行,王运昌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拳头,怒目圆睁。

当王运昌讲到在一次大扫荡中,继母因没来得及躲藏而被日寇的炮弹活活炸死时,这位老兵的两眼浸满了泪水,悲伤让他一度哽咽。

“只有团结一心,坚持抗战,赶走日本侵略者,中华民族才有希望。”王运昌说,“在同日寇斗争的过程中,为保存实力,我党组织都已转入地下,平常都是以敌人维持会的名义偷偷开展革命工作。”

后来,经人介绍和组织考察,王运昌秘密加入了党组织。随后,父亲和哥哥也悄悄加入了党组织,并参加了区游击队。由于武器匮乏,他们只能暂时隐姓埋名开展工作。

1942年,日寇在华北平原进行了有名的“五一”大扫荡后,继续在冀中平原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这期间,王运昌积极带领乡亲修筑地道,指导群众转移,耐心与敌人进行游击战,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

佯装被抓 潜入敌人内部获取情报

不久,王运昌接到上级指示,要他潜入敌军内部,借机刺探情报。借敌人抓壮丁的机会,王运昌和另外两名年轻人佯装被抓,来到了深北县城,经过简单训练后,敌人将他们编入伪警察。后来,根据地下工作的需要,他又辗转来到伪警察岗楼招兵处。

一天,负责招兵的马有子(土匪出身)拿着一封信问,哪个人愿骑车把信送到城东鬼子炮楼。

由于日寇凶残成性又狡猾多疑,马有子连喊数声无人敢应。这时,王运昌挺身站了出来。接下任务,他骑车先来到崔家庄(一秘密地下联络点)找到王丙州(负责接头的同志),又赶到区游击队把信交给了指导员。

为让王运昌长期潜伏,取得敌人信任,指导员又让王运昌把这封信按时送到了日军炮楼,打消了敌人的怀疑,并最终赢得了日军和伪军的信任。

之后,王运昌通过联络员源源不断地把一些重要情报传递出去,为我军开展抗日行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周密部署 兵不血刃智取敌人岗楼

一段时间后,王运昌察觉到敌人可能发觉了他的秘密身份。一天晚上,正在睡觉的王运昌被子突然着火了,挂在墙上的手榴弹正好掉到火上。

“幸亏我发现得早,及时将手榴弹扔了出去,没有发生爆炸,侥幸躲过一劫。”说起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王运昌至今仍心有余悸。

通过这件事,王运昌意识到危险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想办法与部队搞个里应外合端掉岗楼,就是牺牲也值了。”

当他把这个想法汇报给部队时,指导员犹豫了。因为伪军岗楼和日军岗楼一个在路北一个在路南,南北相距不过十来丈远,而且岗楼三面都挖有深河,易守难攻。如果惊动日军大队人马,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这种形势,指导员指示王运昌,避免攻坚战,攻心为上,巧取智端敌人岗楼。随后,王运昌制订了详细周密的行动方案,并踩好了点。

当时,日伪岗楼的伪军大部分都是难以维持生计、来这里混碗饭吃的。王运昌就从做伪军思想工作开始,和地下工作人员一起把“中国不打中国人”的思想灌输给他们,动员他们放下武器主动投降。

正月初二,机会来了。夜幕刚刚降临,被策反的一个伪军偷偷对王运昌说:“今晚岗楼我负责值班,你们就大胆行动吧。”

收到王运昌传递的情报后,区游击队迅速集结到岗楼北边。岗楼炊事员陈万选(地下工作者)立即扒开一段北墙,引领部队冲入北院。

“行动中,我负责警察所大门警戒,不准任何人出入,防止路南日军大部队发觉支援。其他人员分成3个小组直扑日伪军住室。”讲到惊险处,老人从凳子上猛地站了起来,激动地用手比划起来,“我们冲进岗楼,缴枪的缴枪,抓人的抓人,迅速将还在犯迷糊的日伪军控制住了,没有同敌人打一枪、放一炮,短短十几分钟就端掉了敌人的岗楼。”

“这次行动,我们共俘虏日伪军70余人,收缴了大量枪支弹药。”说起这次战斗成果,王运昌脸上溢满自豪之情,开心得像个孩子。

从此以后,冀中平原的抗日队伍日益壮大起来,并借助独特的地道工事,与日寇展开了一次又一次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解放后,从部队转业到西平教育系统直至退休的王运昌,仍然不改昔日刚正、倔强的性格。为不拖累儿女,尚能自理的老人任性地选择了在外租房居住,在保姆的照顾下过着孤寂的生活。

采访结束时,听说笔者要给他拍照,王运昌翻箱倒柜找出了一个被层层包裹的小盒子,打开一看,里面原来是一枚国家颁发给他的抗战纪念勋章。王运昌激动地把闪闪发亮的纪念勋章戴在胸前,一遍又一遍地抚摸:“这是荣誉啊,我很骄傲!”

 

人物档案:王运昌,192011月生,19414月入党,19417月参加工作,河北省深北县(现为河北省深州市)人。1938~1940年,参加村伏击组,任村社监事主席;1941~1942年,在深北县社三区任合作辅导员;1942~1943年,在深北县城潜入敌军获取情报;1943~1944年,在县三小区和县大队当队员;1948年,随军南下,先后在开封市贸易公司、河南省盐业公司、郑州市百货门市部、河南省外贸局等处任职;1960年,到西平县专探乡任党委副书记;1963~1966年,任西平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1980~1983年,任西平县体委副主任;19833月,光荣离休。

责任编辑:wtt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