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木作复兴“慢生活” 多地涌现木工爱好者

2015-08-07 11:19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df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木作,家具木器行业及其作坊的统称,前现代社会手工生产时代的产物,在工业化的当下,机械生产和功能化设计早已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艺,但在中国,近几年木作开始回归并成为风

木作,家具木器行业及其作坊的统称,前现代社会手工生产时代的产物,在工业化的当下,机械生产和功能化设计早已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艺,但在中国,近几年木作开始回归并成为风尚。

  “木,是自然馈赠的良材,是一种利用率极高的天然材质,具有环保无污染的自然属性。”来自山东的策展人于海生近日策划了一场木器创意展览,参展的木工设计师们多为同年纪的“85后”,木艺作品大到桌椅小到“鹅卵石”,还有结合现代化设备的木制U盘,充分展现出青年人对木作的热爱与创造力。

  于海生认为,在中国人的文化里,木头这种材料从不是简单的自然物料,它有某种道德属性,甚至是君子涵养的物化。在彼时,它是日常;而在当下,则具有了更多的人文情怀。伴随着整个社会从现代向后现代的过渡,人们对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开始反思,并渐渐重新拾起“慢生活”,木工爱好者们则开始透过“木”这一载体去触摸、重温其背后所承载的某种久远的情结。

  “小时候,我外公常自己做些板凳、架子等物件。”27岁的解金在陕西西安从事桥梁设计工作。在他心里,“幼时的记忆”是其热爱木工的源头,“相比现在的木制品多元化,老人的技艺比较单一,多以实用为主,造型外观并不讲究。”

  白天上班,晚上学做木工是解金近一年多的生活状态。从最开始买他人的成品到现在能自主完成手镯、平安扣等小物件的制作,解金认为,长期学下去,虽然木工技艺的高超境界很难达到,但自己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技艺的一份子,值得骄傲。谈起目前的制作计划,解金透露,“短期愿望,想在结婚前做出一套完整的木制餐具。”

  在26岁的大连女孩刘思言眼里,木工的门槛日渐放低是激发自己热爱的原因之一,“不了解时以为需要很大的加工厂才能做,后来发现在家里也可以完成,入门花费不超过1000元。”学习木工半年时间,刘思言坦言,外国许多设计师的木工作品给了自己不少灵感,刚刚为外甥打磨出一个弹弓作礼物的她木工技艺愈加熟练,成果不仅得到家人赞许,也吸引了身边朋友纷纷表示要加入“木工手作”。

  同为26岁的王宇骋在内蒙古系统学习木艺已有两年时间。常与朋友们一起切磋技艺的他认为,木工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手工木艺是现代人追求新奇事物的又一实例,参与者需要投入很大的耐心和心性,感觉日子慢了下来,惬意又自在。”

  从医生变成木匠,从都市搬进大山,是吉林白山人陈大勇“不惑之年”的选择。面对家人不解的规劝,他在自勉文章中写道,“我没有太多的相关行业经验,但我们坚持耐心,内心安静地工作,一定会有更多人看到我们的作品。”谈及时下的木工热潮,陈大勇告诉中新网记者,“从成立木工坊至今,我拒绝了不下一百个从全国各地想来学习木作的朋友。”

  登录中国某电商交易平台记者看到,木工工具套装成交量30天内已近万件。

责任编辑:df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