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座动力堆燃料后处理研发设施启用
摘要:透过7层厚的铅玻璃窥视窗,工作人员隔着1.1米厚的墙体,通过巨大的机械臂遥控密闭热室内的机械手,将真实的动力堆乏燃料元件剪成2—5公分长的小段,使被裹在密闭包壳里
透过7层厚的铅玻璃窥视窗,工作人员隔着1.1米厚的墙体,通过巨大的机械臂遥控密闭热室内的机械手,将真实的动力堆乏燃料元件剪成2—5公分长的小段,使被裹在密闭包壳里的燃料露出“真容”。
9月1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放化大楼)开展首次热试验。该院放射化学研究所所长郑卫芳说,热试验是后处理技术研发中最重要也最具挑战性的环节,意味着我国首座动力堆燃料后处理研发设施正式启用。
原子能院副院长叶国安告诉记者,核燃料后处理技术是国际核不扩散重点关注的对象,也是实现燃料闭式循环的关键环节。放化大楼是我国重要的核燃料后处理研究平台,它的投用表明我国在自主研发、掌握后处理核心技术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先进后处理工艺技术研发成果进入实际应用前的关键验证阶段。
本次热试验是我国首次实验室规模、全流程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热试验,将检验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无盐二循环流程。相比传统的普雷克斯(Purex)流程,此流程可简化工艺流程,减少废物量,提高铀钚分离系数。
相关资料显示,按照我国目前核电发展规模和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将累计产生乏燃料7500吨—1万吨,2030年将达到2万吨—2.5万吨。
郑卫芳说,先进的后处理技术,不仅可以从乏燃料中回收可利用的铀、钚等供快堆使用,更重要的是,它还可将所有高毒性和长期放射毒性的物质分离出来,以供安全处置或嬗变处理。(陈瑜)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科技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