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农业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纪实
摘要:□ 丁 振 吴显汀 文/图 西平农业的跨越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图为市委书记余学友(中),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宝清(右二)在西平县委书记聂晓
□ 丁 振 吴显汀 文/图
西平农业的跨越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图为市委书记余学友(中),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宝清(右二)在西平县委书记聂晓光(右三)等陪同下,在西平调研粮食生产时的情景。
西平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大力推广配套集成技术,深入开展高产创建,示范带动了全县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
在西平县高标准粮田里,一块块田地纵横交错,一派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景象;在田间地头,一个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拔地而起……
据统计部门认定,今年,西平县夏粮面积102.19万亩,较上年扩大0.15%;夏粮亩产505.9公斤,较上年增长4.71%;夏粮总产量51.69万吨,较上年增长4.86%,实现“十三连增”。
这些成绩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西平县农业部门和广大农业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
这些年,西平县农业局立足实际,直面“三农”难题,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以深化改革为统揽,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夯实现代农业生产基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全力推动了现代农业蓬勃快速发展。
集约:瞄准高产,集中规模开发
“与去年相比,这块田小麦每亩增产100公斤。”望着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的玉米田,二郎乡的农民张广收特别开心。“县里把这里规划成高标准粮田示范田后,健全了基础设施,涝能排、旱能浇,农业生产方便多了。”张广收兴奋地说。
老张的喜悦不是个例。今年,西平县二郎乡、蔡寨镇、专探乡等实施高标准粮田项目的乡镇普遍增收,单产都在600公斤以上。
“西平粮食增产的潜力是在中低产田上抓高产和稳产。高标准粮田的建设,对于西平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意义非常重大。”西平县农业局局长蔡新亭如是说。
正因如此,在高标准粮田建设上,近年来,西平农业局坚持“捆绑项目抓统筹、整合资金保重点”的原则,加强领导,统筹布局,科学规划,强化措施,整合投入,强力推进,精心打造。
目前,该局在完善提升二郎乡、焦庄乡、蔡寨乡、专探乡第一批15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点的基础上,又选择老王坡管委会、盆尧镇、五沟营镇,正在规划建设另一个15万亩高标准粮田。
过去搞农业项目,往往是一个部门唱“独角戏”,高标准粮田的实施,将各项惠农资金打捆使用,形成了整体推动的合力。
蔡新亭对此体会至深:“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项目、小农水建设……多个项目齐头并进,有效解决了制约粮食增产的瓶颈。”
高标准粮田建设,也为良种良法、农机农艺融合,挖掘内涵潜力推进大面积均衡增产提供了大平台。
一组数据显示:目前,西平县已累计投入资金近6亿元,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和建设高标准粮田74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3%。今年建成区小麦平均亩产达622.4公斤,比非建成区高出100公斤,为西平夏粮“十三连增”立下了汗马功劳。
用激情、汗水和丰硕的建设成果,西平农业人为西平、驻马店乃至河南争了光:西平县先后被定为全国首批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50强县……
高效:着眼科技,多方挖掘潜力
“眼看着今年玉米就要收成了,最要感谢的就是农技人员。农技人员经常下来给俺讲各种先进技术,测土配方、病虫害统防统治。有了这样贴心的服务,粮食高产一点儿也不难。”对农技专家的帮助,焦庄乡金刚村村民于得顺说得最多的是感谢。
“现阶段,粮食增产关键在于良种良方配套,有了好的技术,如何让其发挥效益,这就需要农技人员沉下去,走进田间地头,走到农民中去。”蔡新亭说。
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到位率,每到农时季节,该局都会利用观摩会、培训会、田间课堂、设立咨询台、举办科技大集等形式,广泛宣传促进粮食增产增收的关键技术措施。
以“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和“全国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为载体,该局成立了农业专家技术培训讲师团,开展科技服务“村村行”活动,组织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农业专家,包乡包村包片,真正把农业科技送到农民手中。
为更好地服务高标准粮田建设,该局规划建设了12个乡镇区域站,配备了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增设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炮站,安装了先进的气象自动观测、气象农情信息服务等设备。同时,把53名高中级技术指导员和10名特岗大学生分配到12个区域站,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目前,全县12个区域站已全部投入正常运行。
以区域站为培训服务基地,该局推行“专家组+示范基地+农技人员+合作组织+示范户+辐射户”的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大力推广配套集成技术,深入开展高产创建,主攻单产,培育典型,示范带动全县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切实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科技浇出百花艳,春华秋实硕果丰。由此,西平县也先后被评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全国第一批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示范基地、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等,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加速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转型:统筹引导,抓工业促农业
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的西平县,围绕粮食大县做文章,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做大做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让农业搭上工业化的快车,促进了粮食的转化增值,铸造了一条金灿灿的粮食产业经济链条。
打造生产基地,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迈上新台阶。
围绕本地粮食、食用菌和畜产品等优势资源,西平县农业局以“调优、调大、调强”为目标,通过土地流转,搭建服务平台,加快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逐渐打造形成了特色各异的六大农业生产基地。
一是形成了以盆尧、二郎、宋集、人和为核心的优质小麦、玉米高产标准化生产基地;二是形成了以出山、谭店、专探、杨庄、焦庄、棠溪源风景区为核心的花木、林果、草莓等观光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三是形成了以盆尧、二郎、五沟营、老王坡温棚农业为核心的西瓜、蔬菜种植标准化生产基地;四是形成了以丰润食用菌、荷花食用菌为核心的果蔬标准化生产基地;五是形成了以盆尧、焦庄、五沟营为核心的优质花生种植标准化生产基地;六是形成了以谭店、二郎、盆尧、人和、芦庙、吕店为核心的畜牧养殖标准化生产基地。
做强加工基地,加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力度。
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西平县农业局集中抓好以鲁洲生物、一加一面粉、新益面粉为核心的面制品加工基地,以荷花食用菌、丰润食用菌为核心的食用菌加工基地,以启明牧业和华康大福为核心的肉制品加工基地。
同时,该局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如今已规划、培育、形成3个集群,实现销售总收入68.6亿元。其中:西平启明肉牛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23.5亿元(省集群)、西平丰源生猪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22.8亿元(省集群)、西平县华康大福肉制品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22.3亿元。目前,3个集群内企业总数已达17个,集群内专业合作社总数达6个,
擦亮产业品牌,助力现代农业跨越“撑杆跳”。
近年来,西平县农业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品牌优势,依托无公害蔬菜、面制品、食用菌、肉制品等优势产业,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支持新益面粉、启明肉食、丰源牧业、华康大福等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打响了西平农业特色品牌。
目前,该县已培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9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2014年,29家龙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30.47亿元。
如今,“盆尧”牌蔬菜、“丰润”牌双孢菇、“美联”牌面粉、“鲁洲”牌玉米深加工系列产品、“启惠”牌牛肉、“旺笑鸭”牌鸭产品系列、“丰源和普”和“绿科茂”牌系列饲料……一大批朝气蓬勃的西平“品牌农业”正逐渐赢得市场,得到世人青睐!
“到2020年计划培育发展产业化集群5个,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0家,实现总产值100亿元。”面对未来,蔡新亭踌躇满志。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躬耕之间,西平农业人种下的是无尽的财富,放飞的却是无穷的希望。
责任编辑:df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