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
摘要:□ 李元一后期制作,是相对于新闻节目中前期策划和采访而言的,就是将素材采回来后,如何把它加工出来。其实也就是将新闻制作得更加完善,以呈现到观众眼前。近年来
□ 李元一
后期制作,是相对于新闻节目中前期策划和采访而言的,就是将素材采回来后,如何把它加工出来。其实也就是将新闻制作得更加完善,以呈现到观众眼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在后期制作上进行大规模改版,尤其在新闻节目包装上的变化,更是再一次掀起了电视新闻制作改革的浪潮。如果说新闻是产品,那么任何一种产品想既叫好又叫座,是绝对离不开包装的,新闻自然也不例外。下面以《上蔡新闻》栏目为例,分析一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后期制作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深入了解民生新闻
作为民生新闻的一种,《上蔡新闻》的内容相当丰富:既有最新最快的突发事件,又有实用的动态消息;既有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又有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麻烦琐事的解疑释惑。尽管节目的时长只有13分钟,却囊括了全县的综合消息和独家报道,自然更加符合现代受众的口味。
二、后期制作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挑选素材
在编辑之前,要审看全部拍摄回来的素材,仔细研读文字材料,挑选出最能说明问题、最能反映主题的细节材料。对画面内容、拍摄角度、拍摄方式、镜头长度以及同期声的质量和效果做到心中有数,挑选其中最“出彩”的细节,与撰写的文字细节相互照应,形成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双向交流。
2.标题
相比平面媒体或者娱乐性节目来说,新闻节目的标题好像显得不那么重要,其实不然。一个可以突出主题的题目也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每次审片的时候大家都会提出好几个标题方案,最后选择出最合适的,像在《抗大旱 保民生》这期节目中,这个标题就全面概括了新闻的内容,突出了主题思想。
3.画面编排
编辑时要追求各类符号元素细节的最佳搭配,一般来说,画面细节是首选。在《抗大旱 保民生》这期节目中编排的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农作物、农民的脸孔、干旱土地的现场等画面切换,节目一播出,立即引起了党和政府领导人的关注。
4.字幕
字幕是电视图像、声音的补充和延伸,可以独立地表情达意,能够使电视画面更加丰富完美,在电视节目制作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在《上蔡新闻》的节目里,除了同期声字幕外,还有其他一些形式,如框边、箭头的运用,起到了一个提示和强调的作用。可以看出,字幕的运用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
制作字幕的时候,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直接嵌入就可以了,字幕的颜色、字体、摆放方位、出入屏方式等细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制作得当,会为新闻增色不少。在后期制作当中,应该根据整篇内容的基调、节奏和字幕内容本身所表达的情感色彩来加以制作。
5.音乐与音效
音乐和音效的频繁使用和字幕特技一样,是后期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上蔡新闻》多组成功的报道,音乐的加入绝对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抗大旱 保民生》的报道中,虽然记者拍摄到的画面非常有限,能采访到的有用的同期声也不是很多,但是由于音乐的恰当引入,就一下子弥补了这些缺陷,达到了更紧密地贴近了群众的感官世界,让观众感觉身临其境。
但音乐和音效的使用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每一个后期编辑面对一样的内容,选取的音乐和音效会有不小的差距。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制作者对新闻本身所传递的东西是怎样理解的,从而考虑该选什么样的音乐,从什么地方插入,何时起何时落等,这些因素都对整体效果起着作用。当然,字幕特技和音乐音效的使用,能够很好地增加民生新闻节目的可看性,但也要切忌使用过度,否则就会打断新闻本身的节奏,失去新闻节目应有的硬度,甚至招来观众的反感。(作者单位:上蔡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责任编辑:df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