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经济 通信科技

屠呦呦说:青蒿素是送给世界的礼物

2015-10-08 09:01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屠呦呦打破中国自然科学“零诺奖”纪录 她说:青蒿素是送给世界的礼物屠呦呦将获得约92万美元奖金的一半 2011年9月23日,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

屠呦呦打破中国自然科学“零诺奖”纪录   她说:

青蒿素是送给世界的礼物

屠呦呦将获得约92万美元奖金的一半

yangf15101.jpg 

2011923日,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展示奖杯和证书。

yangf151001.jpg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的大屏幕展示三位获奖者的照片,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李克强致信祝贺屠呦呦获诺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5日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

李克强在贺信中说,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委托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同志5日晚看望屠呦呦并表示祝贺。

屠呦呦获奖

打破中国自然科学

“零诺奖”纪录

北京时间201510517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获奖,打破了中国多年来自然科学“零诺奖”纪录。

屠呦呦,女,193012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目前,一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这是5日晚间,刚刚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通过前往看望她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外界表达的获奖感言。

最新进展

国家卫计委等领导看望屠呦呦

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她的研究团队表示亲切慰问。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5日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受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委托,前往屠呦呦家中表示祝贺。

在现场,屠呦呦回顾了发现青蒿素的艰苦历程。

前去看望屠呦呦的还有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王炼、常务副院长黄璐琦等人。

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贺辞中说,屠呦呦与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联合攻关,成功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并研制出系列青蒿素类药品,这一成就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在世界抗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贺辞中说,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

科研之路

与青蒿素的不解之缘

1930年底,屠呦呦出生在浙江宁波,她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诗句中的“蒿”即为青蒿。为她命名的父亲,未曾想到女儿会与那株小草结下不解之缘。家乡人回忆,读书时的屠呦呦“长得还蛮清秀,戴眼镜,梳麻花辫”;读中学时,她的“成绩也在中上游,并不拔尖”,但有个特点,只要她喜欢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在那个年代,身为女孩能够接受大学教育,她说“很幸运”。

屠呦呦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她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受到损伤,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它是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

用东晋药书攻下难题

时间追溯到1967年。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新药的发明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5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临危受命,就任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设施简陋,信息渠道不畅,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的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工作难度比想象中大很多,屠呦呦筛选出的样本并不尽如人意:“曾经出现过68%抑制疟原虫效果”的青蒿,在复筛中因为结果并不好而被放弃。

屠呦呦只好再一次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东晋道教学者、著名医药学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屡获大奖

国内获奖至少十四次

除举世瞩目的诺奖外,屠呦呦至少曾十七次获得过其他奖项,包括多次科技奖、发明奖,其中在国内获奖十四次;两次世界性奖项,分别为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和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的拉斯克奖。2004年,屠呦呦还获得了泰国玛希顿皇家医学贡献奖。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是一项世界性的科学大奖,由世界文化理事会设立,每年颁发一次,授予为造福人类做出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屠呦呦在获得拉斯克医学奖时说:“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全国的同志们。”屠呦呦在被相关专家推荐参评时说,“得不得奖没关系,我用平常心对待。”

另外,在共计至少十八次获得的奖项中,有四次系凭借“青蒿素”获得,还有三次是因双氢青蒿素成果获奖。

除集体荣誉外,屠呦呦还因个人工作出色,至少有8次以个人名义获奖。曾获得国家发明奖章、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日本加拿大科学家

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106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中微子振荡方面所作的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当地时间1145分(北京时间1745分)在皇家科学院会议厅公布获奖者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据该奖评审委员会介绍,梶田隆章在15年前介绍了某种中微子从宇宙到达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的神冈中微子探测器途中,其特征会出现两种转变。而麦克唐纳同时证明了不同种类的太阳中微子在抵达地球途中会相互转变种类。中微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没有质量,这两位科学家的发现证明了中微子振荡现象,揭示出中微子无论多小都具有质量,这是粒子物理学的历史性发现。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这两名获奖者的研究对证明中微子改变特征做出了关键性贡献,引发这种物理变化需要中微子具有质量,他们的发现改变了人类对物质内部运作的理解,并能提升对宇宙的认知。”

英美3

获诺贝尔化学奖

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7日中午1145分(北京时间17日下午545分),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在当地的瑞典皇家科学学院揭晓,英美三位科学家Tomas LindahlPaul ModrichAziz Sancar获奖,获奖理由是“DNA修复的机制研究”。

据此前报道,在今年引文桂冠奖的获奖名单中,研究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科学家们被认为是诺贝尔化学奖的最有力竞争者。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黑尔,以表彰他们为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所做的贡献。

诺贝尔化学奖是诺贝尔奖的一个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每年于12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诺贝尔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化学领域有最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新华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