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摘要: 时至今日,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力雄厚,已具备了彻底全面脱贫的物质基础,但扶贫脱贫又是个非常复杂细致麻烦的事,不是说只要愿意花钱就能轻松解决的,而必
时至今日,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力雄厚,已具备了彻底全面脱贫的物质基础,但扶贫脱贫又是个非常复杂细致麻烦的事,不是说只要愿意花钱就能轻松解决的,而必须科学实施,合理推进,确保公平,提高效率。
2015年11月23日的政治局会议强调指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对中国7000万贫困人口来说,是最温暖、最鼓舞人心,也最有盼头的福音。
我国大规模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因为过去走的是粗放扶贫的路子,长期以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较为突出。这就使得我们的扶贫工作效率受到一定影响,打了不少折扣,虽然钱花的很多,却没有取得应有效果。这个问题,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明确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再次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 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所谓“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言以蔽之,精准扶贫就是谁贫困就扶持谁,不放空枪。
要做到“精准扶贫”,首先要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有效、合规、科学、公开的程序,把谁是真正需要扶贫的贫困居民识别出来,让扶贫款花得物有所值,真正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贫困户的认定,一定不能少于这样几个程序:个人申报,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如无异议,再行定夺。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要做到“精准扶贫”,其次要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的表现是一样的,但导致贫困的原因是不同的。或缺乏技术,或缺乏资金,或不善经营,或不会持家,或家有病人,或有好吃懒做习惯。针对不同情况要具体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不问青红皂白,把钱一撒就万事大吉。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缺钱的给予资金支持,缺技术的给予技术指导,不会经营的教他经营办法,对那些懒惰不作为就等救济的人则要进行教育引导,总之,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
要做到“精准扶贫”,还要做到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就是要管好人、钱、物。管好人,即对扶贫对象要密切关注,信息要建档入网,加强分类指导,定期进行检查,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不搞一刀切;再就是管好扶贫款,不能天女散花,“大水漫灌”或“撒胡椒面”,要把钱用在刀刃上,让每一笔款项都花在该花的地方;此外还要管理好扶贫的各种物质,不能吃大锅饭,人人有份,而要定点定人,谁最需要就给谁。
时下,我国的经济已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效率更高,质量更佳,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同样道理,扶贫脱贫也应由粗放扶贫转向精准扶贫转变。不如此,扶贫脱贫工作就无法按预定计划完成,就要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
时至今日,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力雄厚,已具备了彻底全面脱贫的物质基础,但扶贫脱贫又是个非常复杂细致麻烦的事,不是说只要愿意花钱就能轻松解决的,而必须科学实施,合理推进,确保公平,提高效率。
一是需要转变扶贫观念,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变“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二是要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保障,保证精准扶贫要落到实处,既开花又结果;三是要加大扶贫投入,增强扶贫力度,除了钱物扶贫,还要加强技术扶贫、教育扶贫、观念扶贫、管理扶贫,这样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我们才能早日完成“十三五”提出的脱贫计划。
而要做到精准扶贫,不辱使命,我们还必须有这样的认识高度:“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陈鲁民/来源:宣讲家)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国际在线)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