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教育 少儿教育

手机抢走父母注意力:\"放下手机,抱抱我吧\"

2015-12-04 10:35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yss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我在写作业,妈妈陪着我,她在看手机。”“临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他在看手机。”……读了孩子们的诗,你还忍心边陪他

  “我在写作业,妈妈陪着我,她在看手机。”“临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他在看手机。”……读了孩子们的诗,你还忍心边陪他们边刷手机么?最近,南京几名小学生记录下生活中最熟悉的“刷手机”场景,汇编成一首诗歌《放下手机,抱抱我吧!》,孩子们质朴的呼声引发了众多家长的感慨与反思。

  来读读这首诗

  《放下手机,抱抱我吧!》

  我在写作业,妈妈陪着我,她在看手机。

  临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他在看手机。

  我过生日,一家人吃饭,

  可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在看手机。

  我对大家说,别看手机了,

  他们点了点头,接着看。

  哎~~~ 我们要是能变成爸爸妈妈的

  手机就好了!

  我们知道,你们工作很忙!

  我们知道,你们有你们自己的事情

  可是,请你们每天给我们一点

  和你们单独相处的时间。

  我好怀恋

  小时候你们给我的温暖怀抱!

  亲爱的爸爸妈妈,

  放下手机,抱抱我吧!

  用“一……就……”造句

  有孩子写“爸爸一回家就不停玩手机”

  与其说这是一首诗,不如说是一份生活“记录表”,《放下手机,抱抱我吧!》平实的描绘了当下家庭中亲子相处的真实画面。字里行间,透露出孩子心中的困惑——爸爸妈妈怎么老在玩手机?记者了解到,这首诗是由南京市芳草园小学二(2)班的几位小朋友和家长共同创作完成的。创作者之一——二(2)班黄子恒同学的妈妈回忆说,某天有家长在QQ群里分享了一件“趣事”,孩子的语文作业有一题:用“一……就……”造句,有孩子写下了这样的答案:“我爸爸一进家门,就拿起手机看个不停。”这个回答让爸爸妈妈们十分感慨。

  在随后一次班级聚会中,家长们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你爸爸妈妈在家喜欢看手机吗?”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答案却只有一个,“当然看,他最喜欢手机了,吃饭的时候也玩手机。”“讲故事的时候也看。”有家长提议,让孩子们把这些心里话写下来,在家长会上念给爸爸妈妈听。“孩子们写下来后,我和几个妈妈结合网络上的漫画作品,做了修改,编成了一首诗。”那次家长会后,这首诗很快在学校传开了,孩子们还在学校宣传栏上贴出海报——“滚蛋吧,手机君!”上周末南京的一场公益活动中,几位小学生还组团念出这首诗。有妈妈还将这首诗发到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众多家长讨论。孩子们说,他们还想把这首诗传递下去,让更多爸爸妈妈们知道。

  爸爸妈妈也反思

  陪孩子写作业“心里像猫抓了一样”

  据央视报道,《2014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经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在孩子们小小的世界中,手机成了和他们抢夺爸爸妈妈的最大敌人。扬子晚报记者昨日采访了多位家长,超过一半家长承认回家看手机的时间多过陪伴孩子。孩子上小学五年级的黄先生坦言,每天晚上陪伴孩子写作业,闲着无聊就拿出手机翻,女儿就会说:“爸爸能不看手机吗?”黄先生听了女儿的话把手机放回口袋,“坐着没事干,又不能看手机,心里像猫抓了一样难受。”回家后还放不下手机的爸爸妈妈在关心什么?采访中,大部分家长表示,其实是随便刷刷,“微博一刷,朋友圈点点赞,微信群里回几条,一两个小时没了。”也有家长表示,回家放不下手机是在忙工作,白天没能完成的工作延续到晚上。

  老师们很担心

  缺少亲子交流,孩子会越来越“宅”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二(2)班班主任张弦老师,已有20年的教学经验。据她观察,最近几年因父母对手机依赖而影响到孩子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从孩子写的文字中,和他们的交流中,或多或少能了解家庭亲子交流的状态。”有的家庭一家三口一人一个平板,休闲时间,家里静悄悄的。孩子碰到难题了,家长扔个IPAD过来,“你自己查。”张弦老师认为,这种情况会导致两个负面影响。首先家长做了示范,休息就是玩手机,“这让孩子误认为,没其他更好玩的,手机最好玩。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宅,甚至沉迷于手机。”其次影响亲子关系,时间久了,家长变得不会跟孩子交流,不知道如何交流。

  爸爸妈妈怎么办

  陪娃时“人在心在”,可让孩子当监督员

  南师大教科院家庭教育专家殷飞老师认为,首先家长应树立榜样意识,陪伴孩子时“人在心在”,放下手机,全身心的陪伴。比如,家庭中定好规则,在书房时不看手机,或是确定时间段,几点到几点是专心陪伴时间。殷飞老师还介绍,家长可以请孩子当小小监督员。“我认识的一位妈妈就跟儿子说,‘妈妈看手机就像你喜欢打游戏一样,有时也控制不住,我们互相提醒,一起进步好吗?’母子两人定下协议,相互提醒减少上网时间。效果很不错。”殷飞老师认为,虽然是个小小举措,背后是教育观念转变,和孩子在平等的位置,“大家一起执行,孩子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蕴琦)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扬子晚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