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体债券市场风险暗涌
摘要: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新兴市场股汇债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目前新兴经济体债券市场中的问题债券数量创下新高,达到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高点,释放出危险信号。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新兴市场股汇债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目前新兴经济体债券市场中的问题债券数量创下新高,达到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高点,释放出危险信号。
国际金融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新兴市场股市和债市共计流出资金31亿美元,连续第六个月出现资金净流出,全年资金流入情况也是金融危机以来最差。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资本流动情况比此前预想的要差,去年的净流出达到7590亿美元。
此前,新兴市场中股市出现资金流出,但债市仍有资金流入,随着投资者在资本外流潮中继续撤出资金,新兴市场的债券收益率正在上升,债券市场风险开始加大,新兴市场资金需求者发现再融资变得更为艰难。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摩根大通指数显示,新兴市场国家政府平均借款成本已经从去年同期的5.3%提高至6.7%。新兴市场的借贷成本刷新五年来历史高位。
工银标准银行全球新兴市场战略部编纂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新兴市场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发行的外汇问题债券和准问题债券达到2210亿美元,比2008年12月的2130亿美元还要高。不过,问题债券和准问题债券的比重略低于2008年的水平,显示新兴经济体债券市场压力虽然正在加大,但尚未达到2008年水平。另一个令人欣慰的是,自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借贷者发行的债券数量中,问题债券和准问题债券的绝对数量出现上涨,但是比重有所下降,目前为19%,大大低于2008年12月的68%。
有分析人士预计,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遭遇或许很快将在新兴市场上演。美国高收益问题债券在2008至2009年的数量曾高居不下,从去年开始,这些债券的发行数量又开始抬头。也有分析认为,美国高收益问题债券的发行数量近几个月急剧上升,这和新兴市场有所不同。
尽管如此,评级机构对新兴经济体债券评级的调降,暗示着今年新兴经济体问题债券的数量仍有上升趋势。最近,国际评级机构刚刚将巴西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评级进行了下调。
工银标准银行新兴市场战略部的Spegel表示,由于投资者在以很低的价格出售这些问题债券和准问题债券,债券收益率大幅上扬。他认为,新兴经济体债券市场问题爆发并不遥远。
交易中和美国国库券收益率相比高700至999个基点的债券,通常被称为问题债券。现在由于市场条件变坏,这些准问题债券在交易中的收益率比国库券高1000个基点(10个百分点)。有报道称,新兴市场债券和美债收益率的风险溢价已经打破了“削减恐慌”和“债务危机”时期的水平。摩根大通追踪数据显示,投资者愿意持有新兴市场债务与持有美债的溢价持续扩大。“削减恐慌”是指2013年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暗示美国结束量化宽松可能早于预期,导致美国贷款利率大幅飙升,资本疯狂出逃新兴市场。
与此同时,债券市场上交易量下降也暗示新兴经济体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变差,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市场抛售就能迅速升级为市场混乱。据统计,2008年债券市场的周转率是1.5,而2015年下半年则下跌至约0.5。同期,主权债券和企业债券的余额却上升了两倍左右。流动性减弱部分是由于监管规则的改变,使得作为做市商的银行和经纪商们所持有的债券数量减少。而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做市商们更不可能在市场上承接投资者们的真实的砸盘。
分析人士预计,目前能够鼓励投资者继续持有已经令人紧张的政府和企业债券,而不进行抛售从而引起市场恐慌的,是到期应该支付的利息。预计今年债券付息将达到326亿美元。不过,靠利息来支撑债券市场只是一种脆弱的防御,低现金缓冲意味着基金在投资者赎回的时候必须出售份额。根据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统计,新兴市场债券基金的现金持有,目前只相当于其管理资产的3%,连金融危机前夕的一半都不到。
对于新兴经济体债券市场后市,彭博援引相关人士的话称:“今年开年,投资者已经亏损了一大笔,在对全球经济前景持续悲观的情况下,相信之后投资者对风险是能避则避。”(记者 周武英 综合)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