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遗迹

小潘庄遗址

2016-02-01 07:50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ldm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小潘庄遗址位于西平县出山镇西北小潘庄村,距西平县城37公里。遗址位于青铜河上游两支流间台地上,面积469500平方米,海拔高度82.8米。遗址自南向北逐渐增高,省道S

       小潘庄遗址位于西平县出山镇西北小潘庄村,距西平县城37公里。遗址位于青铜河上游两支流间台地上,面积469500平方米,海拔高度82.8。遗址自南向北逐渐增高,省道S331线横穿遗址中部。

从遗址上部表层遗留的文化遗物看,北部为汉代时期文化堆积,其范围从小潘庄村向北300,东西宽215,向南汉代遗物逐渐消失。村庄南遗址表层露出的为夏至商文化遗物。修筑省道S331线时,两侧路沟断崖露出灰坑、井、瓮棺葬等文化遗迹。从出土遗物陶质、陶色、纹饰、器型看均为新石器文化类型。在遗址的西部,小潘庄西南发现了大量战国时期的文化遗物盆、罐等容器残片。以上这些文化遗物表明,小潘庄遗址是一处包涵上至夏商,下到汉代不同时期的大型文化遗址。

省道S331线高兰路修建时从遗址南部穿过,两侧取土沟断壁发现有最深1.5的文化层堆积和部分遗迹。文化层从上至下可分三层。第一层为灰土层,在断壁同一平面分布较为普遍,厚0.350.7,土质疏松,内含红烧土粒、灰粒、料僵石粒等,此层出土陶片较为丰富;第二层为褐灰土,土质较硬,呈颗粒状,厚0.150.25,内含红烧土粒、灰粒、料僵石粒,出土陶片较少;第三层为褐土,土质较硬,呈颗粒状,含有少量的灰粒、红烧土粒,陶片只是偶尔发现。文化遗迹为井、灰坑、瓮棺葬。井的平面形状为圆形,直壁,填土为浅灰土,土质疏松,内含大量红烧土粒、灰粒及陶片。灰坑形状不甚规则,斜壁向下,底部不平,多为当时的取土坑形成。瓮棺葬只发现1座,为夹砂灰褐陶,外满饰粗蓝纹,方唇,折沿,圆底。从以上文化层和文化遗迹所采集陶片看,陶片陶质以夹砂陶居多,泥质陶次之;陶色以灰陶居多,深灰陶次之,少量的棕褐陶;陶片纹饰以蓝纹居多,素面次之,还有方格纹若干。可辨器形为罐、钵、甑、鼎等。另外,遗址表面采集有石斧、石镞、石锛等生产工具。从器形特征看,与新石器文化类型相似,属于早商文化范畴。以上文化遗物证明,该遗址是一处夏商至汉代的大型居住遗址。

小潘庄遗址处于伏牛山余脉浅山缓坡地带,文化层虽薄但扰乱甚少,包含物显示出典型的新石器文化特点,但又与新石器不同的是遗址中很少见到骨块和骨制生产工具和兵器。遗址反映了夏商时期山地文化向中原文化过渡期的特征,该遗址的研究对了解当时人类生产、生活、居住条件具有一定的意义,并为夏商断代工程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该遗址为驻马店市首次发现的一级聚落遗址。

小潘庄遗址上部现为农田,2003年春修省道S331线高兰路时,道路从遗址上部穿过,两侧取土加高路基,对遗址本身略有破坏,其余遗址保存较好。200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徐佳瑞 辑自市政协文史委《天中记忆·文化卷》)

 

责任编辑:ldm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