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文史研究

明都堂王诰的坊间之谜

2016-02-05 08:26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晚报记者 姚会峰 通讯员 翟华玲/文 晚报记者 王冬霞/图据有关资料记载:王诰,字公遇,号棠溪,河南西平人,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进士,曾任山东按察司副使

□晚报记者   姚会峰   通讯员   翟华玲/   晚报记者   王冬霞/

据有关资料记载:王诰,字公遇,号棠溪,河南西平人,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进士,曾任山东按察司副使、陕西布政司使、南京户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资政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漕运等职,著有《河西稿淮南奏议》、《三余雅会题》、《东隅集翰》等书。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感疾卒,归葬西平。因明代都察院长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以及被派遣到外省带有这些兼衔的总督、巡抚,均称都堂,故后人称王诰为王都堂,称王诰的坟墓为王老坟或都堂墓。因为王诰的一生经历、死亡原因、归葬之地等在明史上少有记载,所以,充满神秘色彩的王诰就被后人纷纷演绎,有关他的故事在坊间也广为流传。

20151217日,记者在王诰的故乡西平县谭店乡王吉白庄村(古为王寨保老王庄),采访了他的后人,拜谒了王老坟,以期探究这位为官一生、文武双全、谜云重重的明都堂。记者当天采访了王诰的第十七代孙王国华和王国章、第十八代孙王龙头、第二十代孙王保印等,通过采访并查看有关文字介绍,觉得王诰在坊间有几个谜点。

reny16026.jpg 

王保印介绍王诰墓的结构。

年龄之谜

之所以说王诰有年龄之谜,是因为他的享年在坊间说法不一。

负责续编《西平王氏家谱》的王保印介绍说,从王诰的墓志铭上可以看出,王诰高祖王安是明初从河北临城赵州县双井王乡迁居西平县王吉白庄(古为王寨保老王庄)的。王诰的父亲是王志德,户部王府郎中前,临泉王府教授,相传“凡书目一过而成诵,享年六十有六。”王诰在兄弟仨中排行老大,是王安的第四代孙。相传王诰幼时随父在山东生活,少年时回西平县城读私塾,聪明伶俐,不苟言笑,遗传了父亲的基因,诗文过目能诵,遇事能敏捷化解。明正德己卯即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中举,明嘉靖癸未即明嘉庆二年(公元1523年)取得进士。踏入仕途后,王诰因能文能武,平山西大同之乱,剿江淮猖獗倭寇,处事果敢,刚正不阿,深得皇帝的器重。回乡赋闲时,他看到夕阳下的百里老王坡美景,又闻到飘来的酒香,顿时文思泉涌,即兴作诗一首《周泊渔歌》:“周泊渔歌欸乃歌,渔歌常在白云窝。一声拨弄烟波棹,两鬓萧骚雾雨蓑。别岸篝灯眠月晚,旗亭换酒夕阳过。沧浪自得凫鸥趣,肯传人间万户多。”而且,他还写了多首咏叹家乡美景的诗句,流传至今。至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仙逝,王诰一生被提拔13次,居官34年。

据《明世宗实录》记载:王诰,河南西平人,明嘉靖三十六年卒,终年六十有八。明嘉靖三十六年是公元1557年,据此推算,王诰应该生于1489年,即明孝宗弘治二年。

明嘉议大夫通政史司通政史钧阳李登去所撰的王诘墓志铭中却是这样记载的:“嘉庆丁巳十一月二十二日,右都御史棠溪王公卒于官……公生弘治戊午,享代财六十。”明弘治戊午即公元1498年,嘉庆丁巳即公元1557年。由此可以看出,王诰生于1498年,卒于1557年,实际享年59岁。至于“享代财六十”,是按习俗虚了一岁。

《西平县王氏家谱》收录的《御葬文》中有这样的记载:“云卒之岁距公生弘治十二年戊午享寿六十七岁。”《御葬文》是在王诰死亡后的第二年(明嘉庆三十七年戊午)冬,由皇帝下旨厚葬王诰时,遣时任河南布政司右参政李豸致的祭文。据此推算,王诰生于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卒于明嘉庆三十六年丁巳(公元1557年),享年应该为58岁,何来“享寿六十七岁”?再者,明弘治十二年不是戊午年,而是己未年,难道《御葬文》也会出错?

因此,在采访中,王诰的后人说不清他们的祖先到底活多大岁数,有说68岁的,有说60岁的,也有说69岁、61岁或62岁的,没有说他活58岁或59岁的。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此,就难以断定王诰到底出生于哪一年。

死亡之谜

据王诰的墓志铭记载,王诰一生娶两个妻子,育有7个儿子和2个女儿。所娶正室李氏生三子二女。李氏亡后,王诰又娶继室谢氏,生四子。

“王诰还有一个初恋情人,就是他进京赶考途中遇难时的恩人之女,后被皇帝看中,纳为娘娘。这也是导致他死亡的一个传说,是他死因之谜中的一谜。”王国章说。

相传王诰进京赶考途中,路过尉氏县李家庄时突遇暴雨,无奈躲到村里一大户家避雨。这家大户的主人就是李家庄的李员外。李员外热情款待他。通过交谈,李员外相中了这个才华出众的青年,便将女儿许配给他。

王诰赴京都应试,因文才超人,高中榜首。皇上十分器重,便想招王诰为驸马。王诰不敢欺君,把实情告知了皇上。皇上就派人把李小姐接进了京都。李小姐到京都后,皇上见她花容月貌,便封为后宫娘娘。王诰也不敢抗旨,只有听命。

李娘娘虽然身伴皇上,但心里装的仍是王诰。因王诰时常在外征战,李娘娘时常思念,面无喜色,皇上也不知何故。一日,皇上正与李娘娘下棋,王诰面见皇上有事禀报。皇上对王诰说:“爱卿与娘娘对奕是了,我与之战,她盘盘皆输,倒是没味道了。”王诰应诺,便与娘娘开始下棋,不知不觉中娘娘眉开颜笑。

王诰在江南剿倭期间,娘娘染病卧床,御医无计可施,每日茶水不进。一次夜里梦呓,连叫御史,要与之对奕。皇上得知后即刻传旨,令王诰连日赶回。

王诰接到旨意后,心中忐忑,于是便留书一封,吞金自尽。消息传到京都,皇上下旨:将王诰尸首运回京都,圣祭安葬。只可惜路途遥远,尸体腐化,只带回王诰一颗腐烂的头颅。皇上看过,再三哀叹,便下旨铸金头一颗,送回王诰故里汝宁(当时西平属汝宁府)安葬。

可是,途中历经多个省、府、县,金头被换成铜头、铁头,安葬时竟然成了木头。由于王诰在家乡是最大的官,又有金头的传说,所以,王诰的墓多次被盗挖。

王诰的另一死因之谜,就是王诰墓志铭中所述:“剿除倭寇,江北数宁。委用方殷,以疾长逝。”

“据有关资料记载,王诰一生为官,感疾卒。他忠君为民,忠于职守,定大同兵变,巡抚甘肃,剿除倭寇,厥功昭伟。王诰从中进士,授行人,迁户部郎中;定大同马到成功,记功在册;官汝宁世袭千户,后补任山东东知府,升山东按察院副史;晋山西布政司副使;寻擢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巡抚甘肃,练兵马,增城堡,戌边卫国,政绩显赫,受白金文绮之赐;累迁南京户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抚淮南地方。”王保印谈起王诰的升迁如数家珍。

说起王诰的死因,王保印也是一脸的茫然,但对王诰剿倭之事深信不疑:嘉庆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二月二十五日,因南直隶浙江倭寇猖厥,前剿倭总督杨宜因平倭不力被逮回京,王诰在恩师、朝庭重臣吏部尚书李默的大力举荐下,力排严嵩、赵文华等奸臣的阻挠,接任杨宜,当上了总督南直隶江南江北、浙江、福建等处军务,兼理海防江洋防守的剿倭总督。

没想到王诰奉旨率师刚离京都,赵文华因在之前的平倭中欺骗了皇上怕被追责,又倚仗严嵩的权势,就设计陷害王诰的恩师李默。结果嘉庆帝听信馋言,李默入狱。

赵文华又向皇帝诬陷王诰是李默的门生,属于同党。二月二十九日,王诰尚未到达江南就被免了剿倭总督的职务。据分析,赵文华这样做,一是为了扳倒他和严嵩的政坛老对手李默,二是怕王诰剿倭时发现他欺骗皇帝后而告发他。所以,他就力推他的同党胡宗宪为总督而换掉了王诰。王诰也成了任期最短的总督。

王诰墓志铭中的“以疾长逝”在坊间有三种说法:

一是王诰被免职后,又被勒令回乡。在家乡因忠心报国、为民解忧的报负难以实现,他整日抑郁,有病而终,也算是剿倭的七任总督中唯一得以善终的总督。

二是王诰被免总督职务,但仍保留都察院右都御史之职,嘉庆三十六年二月又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他因在剿倭中屡立战功,且当时倭寇又扰淮阳,便向皇上奏请赐他旗牌以便行事。嘉庆三十六年六月,皇帝下旨:准予他不妨原务兼提军务,严督水陆主客官兵,相机调度,速剿江北倭寇以靖地方。此后,王诰为剿倭弹精竭虑。他的大儿子血染疆场,他也因操劳过度,身染重病,不治身亡。

三是由于王诰在剿倭中智勇双全,文武兼备,不但令倭寇胆寒,也令朝中的奸臣严嵩和赵文华之流担忧——怕他们的劣迹日后败露被皇上问罪。于是,他们勾结倭寇,下毒害死了王诰父子。

这后两种说法与《西平县王氏家谱》收录的《御葬文》中的记载“死于官”较相符,死亡的时间都是明嘉庆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冬。

归葬之谜

《河南通志》记载:“王诰故里在县西王寨保下里老王庄。明右都御史王诰墓在西平县城西三十里,汝河北岸。”

嘉庆三十七年《御葬文》记载:“是岁十一月甲申葬于王寨镇东汝河北岸,汝水之阳,从先祖茔兆之次礼也。”

《王诰墓志铭》记载:“嘉庆丁巳(公元1557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右都御史王公卒于官,归葬西平。”

“古代,老王庄曾被称为保或镇,是王诰的前几世祖居住地,现在的王吉白庄是王诰及其后人从老王庄迁出来后的居住地。”王国华介绍说,王诰的故里其实是王吉白庄。

当天中午,记者和王氏族人一起来到位于小洪河北岸的王家祖坟所在地(因上世纪70年代兴修水利,为了河道取直,绕过王家祖坟,新河道位于王家祖坟的北边,所以王家祖坟也可以说在小洪河南岸)。王龙头说:“王诰的墓在1967年被何庄学校的师生扒毁过。据《西平县王氏家谱》记载,墓东西长55米,南北宽35米,1970年发掘,出土有铜香炉、墓志、墓碑、金簪等。墓志铭刻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两块正方形青石结合为一。铭文楷书,46行,1594字。石刻《明故资政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吏棠溪王公墓志铭》在西平县文物管理所保存。拓片藏于西平县档案馆。”

王保印说:“从文字记载可以确定,王诰死后,葬于祖坟。但1970年西平县官方发掘时,墓里有三口棺材,棺材里没有王诰的尸骸。所以王诰究竟葬在哪里,给后人留下了悬念,坊间也就有不同的流传。”

相传王诰吞金自杀后,由于尸骨不存,皇帝下旨铸个金头归乡厚葬,却被沿途官员换成了木头。王诰的儿子就进京上告,于是皇帝就下旨,令沿途州、府、县的21名官员,在各自的辖地修建一个王诰墓,所以,现在没人知道哪个王诰墓是真的。

有说王诰剿倭时病死,因离家远,就埋在了当地。王诰死后第二年,皇帝下旨,由官方在王诰的家乡举行隆重的葬礼,实际厚葬的是王诰的衣冠。所以,现在的王诰墓其实是王诰的衣冠冢。

“如果是衣冠冢,为啥发掘墓时,会有一个大磷火球从墓里突然升空?”王国章说,当时是夏天,他就在现场,看到了这一幕。大磷火球升空后,划向东南,落入了河水里。如果没有尸骸,咋形成的磷火球?令人费解。

    “至于王诰为何在死亡一年后,皇帝才下旨厚葬,没有历史记载,目前也没人去考究,这可能永远是个谜。”王保印说,王诰既然死在官任上,而且死在剿倭前线,或许他的死讯报到朝庭后,因为有严嵩等奸臣从中作梗,所以皇帝无法给出定论。经一年时间的调查后,确定王诰是真正的忠臣,才决定为他举行隆重的官方葬礼,以示皇恩。不过,这也只是一种揣测。还有一点,王老坟在小洪河北岸、洪水之阳,《御葬文》中却是汝河北岸、汝水之阳。是不是过去小洪河也叫汝河?因为小洪河是与汝河相交后汇入大洪河,再流入淮河的,且小洪河和汝河的上游是洪汝河。这些谜目前还难以解开。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