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毫米“绣线”能织出衣服中的电脑
摘要: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可穿戴电子设备研制方面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他们用直径仅0.1毫米、外层覆银的聚合物线作为“绣线”,成功将电路织入面料中,这能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可穿戴电子设备研制方面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他们用直径仅0.1毫米、外层覆银的聚合物线作为“绣线”,成功将电路织入面料中,这能使传感器和计算机内存等电子元件完美地整合到衣物中,意味着能够发送和接受数字信息的智能衣物距离现实更近了一步。
研究团队发表在最新一期《IEEE天线与无线传输学报》上的论文称,他们在实验室中创建了一个典型的台式缝纫机,通过计算机文件基于加载模式自动将导电的这种“绣线”织入面料。“绣线”的质感与传统的纱线无异,其花样决定了天线或电路的工作频率。例如针对一个宽频带天线,“绣线”能被织成几个环环相扣的几何图形,构成的一个错综复杂的圆,其不同组成部分以不同的频率传输能量,它们一起工作时能覆盖一个广泛的光谱能量。这样,天线就具有为手机和互联网接入“宽带”的能力。据悉,如果织入一根几英寸宽频带天线,材料成本大约为30美分,耗时只要15分钟。
研究团队表示,这在纺织行业中也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技术。相信功能性纺织品将替代通信和传感等技术产品,甚至有一天,可以应用在医学上,如成像和健康监测。利用这一技术,未来或能生产出内嵌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衬衫、监控健身水平的运动服、监控运动员表现的运动装备、告诉医生皮下组织情况的绷带或者感知大脑活动的柔软编织帽,甚至在治疗癫痫症患者时,不需在病人身体上外连线路,即可了解大脑活动情况。
研究人员还说,形状决定功能,他们想开发出一种能够织出不同形状织物以适应不同应用的技术。
总编辑圈点
在所有的可穿戴电子设备里,智能衣物是属于“零负担”的。譬如说我戴上智能手环,就为手腕添加了一个物件,但衣服的改变却可以不额外增加穿戴负担。而且衣服的覆盖面积显然要大得多,意味着传感器接触点的增多,能采集测量到的体征数据也更广泛——这才是可穿戴领域里最富潜力的选手。现在这项新研究的出现,无疑加快了真正的智能衣物面世的步伐。(记者华凌)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科技日报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