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59岁老人一年借阅图书335本

2016-04-21 14:52 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59岁老人一年借阅图书335本 有近20年“借阅龄”■一年来,59岁的张士琦(右二)以借阅量335册次名列市图借阅榜第二位。■读者扫描市图微信二维码。 张小波 摄  

59岁老人一年借阅图书335本 有近20年“借阅龄”

■一年来,59岁的张士琦(右二)以借阅量335册次名列市图借阅榜第二位。

■读者扫描市图微信二维码。 张小波 摄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昨天,市图书馆揭晓了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4月1日的借阅排行榜。一年来,市图书馆借阅总量超50万册次,同比增加28%。借书最多的一名读者借阅了559本,但根据他办理借书证留下的联系方式,记者多次拨打未能联系上。在年度读者借阅排行榜上,59岁的张士琦名列第二位,年借阅量335本。他说,读书可以让他放松身心,而且已经成为他最大的乐趣。

  □本报记者 崔虹

  一年共借阅图书335本

  昨天,在市图书馆公布的年度读者借阅排行榜上,张士琦以年借阅量335册次位列第二位。作为市图书馆具有近20年“借阅龄”的老读者,他说,他每周至少去一趟图书馆,阅读已经成为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张士琦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工作时间他都在跟电脑打交道。“电脑看多了眼睛疼,还是看纸质图书舒服,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张士琦说,空闲的时候,他就会到市图书馆,寻找中意的图书。

  “借的书都是我一个人看。”张士琦说,他一次可以借6本书,每次也是借6本书,而所借的书中,至少有一本是文学类图书,“我喜欢文学,年轻的时候就爱写文章。”张士琦告诉记者,他上周日刚借了一套莫言的长篇小说集。而且,看书的时候,遇到经典句子或者文章,他还会摘录下来,以便日后欣赏。

  由于借阅量较大,昨天,张士琦也获得了彻底属于自己的精神食粮:市图书馆赠送的一套《曹文轩经典图书》,“这下更有读书的动力了。”张士琦笑着说,虽然因为看书会被老伴批评“不务正业”,但他仍然乐此不疲,“一看书什么烦恼就都没有了。”

  图书帮他解决了许多难题

  喜欢阅读是张士琦一直以来的习惯,而且借的一般就两种:工具书和文学类图书。

  “我的工作总是需要查阅资料,而有些资料网上查不到。”张士琦说,曾经遇到问题的时候,他就去买书,“每本书六七十块钱,我有一次一周就花了1000多块钱。”张士琦告诉记者,然而,书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就可以解决问题。周而复始,张士琦感觉买书有些“烧钱”。随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市图书馆。“没想到,这里的图书很全,基本能满足我的需要。”于是,大概从6年前开始,张士琦的大部分工具书都是从市图书馆借阅,“图书馆没有的,我再去买,省了不少钱。”

  除了省钱外,图书还帮张士琦解决了许多难题。“我做的设备自动化控制涉及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每个环节都不能有差错。”张士琦说,每次接到活儿后,他都会认真研究,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去市图书馆借书解决问题,“这些书帮了我许多大忙。”张士琦说,他需要研读的内容比较少,一本工具书不用通读,所以借还书比较快,“工具书基本一天就能看完,文学类的需要两天左右。”张士琦说,图书能让他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已经成为他最大的乐趣。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燕赵晚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