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西平仪封庙会因孔子而起

2016-04-29 16:18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晚报首席记者 李杨 文/图距西平县城20余公里的仪封,如今只是该县杨庄乡的一个行政村。然而,在古代它是一个名镇。2500多年前,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两次在这里设坛讲

□晚报首席记者   李杨  /

距西平县城20余公里的仪封,如今只是该县杨庄乡的一个行政村。然而,在古代它是一个名镇。2500多年前,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两次在这里设坛讲学,留下了千古佳话。这里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群众喜爱文化艺术蔚然成风,身怀“绝活”的民间艺人比比皆是,他们走南闯北、大显身手。

在这里,自古就有庙会传统。从农历正月十七到八月初三,一年有四个大型庙会。在鼎盛时期,漯河、泌阳、驻马店的商家都来仪封赶庙会。这使仪封成为一个商业中心,庙会也越来越具规模。422日,记者走进仪封村,感受那里浓厚的民间文化气息,探究民间庙会的魅力。

reny1604106.jpg 

仪封孔子画像。

reny1604105.jpg 

仪封小学内孔子办学圣地遗址。

reny1604107.jpg 

如今的仪封已很难看到当年的热闹场面。

仪封的庙会与孔子颇有渊源

“高高跑马岭,万泉河水长,文明发祥地,仪封美名扬……”走进仪封,婉转动听的歌声在田野上回荡。

“这是我们的村歌《仪封飞翔》,由仪封人自己创作,曾经荣获第二届中国‘十佳’村歌。”杨庄乡文化站负责人告诉记者。

仪封村是一个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镇。《论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途经仪封时,年仅10岁的仪封人王三官三难圣人,留下了千古佳话。孔子发现仪封人勤学好问,仪封村风景秀丽、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人杰地灵,便决定在这里兴办义学。后人为了纪念这件事,在孔子讲学的万泉河西岸修建封人见圣祠,使尊孔重教和读书之风在仪封长盛不衰。

201149日,省孔子学会认定仪封村为“孔子办学圣地”,并授予“孔子办学圣地”匾牌。

“仪封一年有四个颇具规模的庙会,其中三个与孔子有关。”422日,仪封孔子文化学会会长赵星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饶有兴味地介绍了仪封庙会与孔子的渊源。

今年81岁的赵星耀老人,上个世纪50年代从信阳高小毕业后教了两年书,由于历史原因,放弃教鞭,转攻史学,整理有关史料。

第一个庙会是为纪念火神爷于农历正月十七在仪封村的南面举办的。举办庙会的时候会放烟花,偶尔也会唱戏。

第二个庙会是为了纪念孔子当年由蔡国去叶国的途中,经过柏国仪封,在此停留讲学的。时间是农历二月初二。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在仪封北门外会举行颇具规模的庙会。庙会上会唱两台或三台戏,与此同时还有风筝会、铜器会,热闹非凡。

第三个庙会是为了纪念孔子祭日的,时间在农历三月十九。每逢农历三月十九,在仪封西北角的华严寺附近会举办庙会。这个庙会又称小麦会或物资交流大会。在庙会上,很多商家会在这里卖杈耙扫帚、镰刀锄头等农具以及日用品。

第四个庙会是为纪念孔子生日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初三。每逢农历八月初三,庙会在仪封西门外举行。这时恰逢秋收,一些农作物都成熟了。这个庙会也就成了热闹的集市,附近山上的木料、水果、药材都被运到这里出售。

孔子在仪封设坛讲学

仪封一年当中的第二个庙会,是为了纪念孔子当年由蔡国去叶国的途中,经过柏国仪封,在此停留讲学史实的。

说起当年孔子由蔡国去叶国途经仪封的事,在仪封当地至今仍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孔子带着弟子从叶国回蔡国,路过仪封时,看到村子里的几个孩童在路上玩以土筑城的游戏。马车到了跟前,孩子们依旧筑城,并不肯让路。孔子见状,遂下车自报家门,并恭敬地施礼请求孩子们让路。

一个叫王三官的孩子看了看孔子,指着自己刚筑好的城问:“听说你孔老夫子很有学问,请问是城让车,还是车让城?”孔子回答不出。

适逢对面河滩上有一只正吃草的牛叫了一声,吓得一群鹅乱叫着逃向水中。王三官于是又问:“牛的个子那么大,为啥叫的声音没有鹅大呢?”孔子笑着回答说:“鹅的叫声大是因为鹅的脖子比牛的脖子长。”王三官眨巴眨巴眼睛问:“青蛙的脖子那么短,为啥叫的声音也挺大呢?”这下又难住了孔子。

王三官又给孔子出了最后一道难题:“很多树木一到冬天就落叶,为啥柏树不落叶呢?”

孔子想了想回答说:“柏树不落叶是因为柏树的叶子小。”王三官反问道:“那竹子的叶子也不小,为啥也不落呢?”孔子沉思良久,对弟子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乃后生可畏矣!”

于是,孔子在仪封西北隅风景秀丽的万泉河畔设坛讲学数月,广招弟子,门庭若市。

赵星耀告诉记者:“就是因为这些佳话和典故,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仪封西北万泉河畔修建了封人见圣祠和黉庙即孔庙,并数次扩建、立碑。而由于当年孔子途经仪封时是农历二月初二,仪封人为纪念孔子,就在每年的二月初二办庙会。”

清朝道光年间庙会达到鼎盛期

“除了正月十七的那个庙会规模稍小一点,另外三个与孔子有关的庙会的规模都比较大。”赵星耀说。

仪封庙会举办期间,方圆数十里地的人都到此赶会、购物。而平时,仪封作为一个集镇,每逢集日,也可吸引十几里以外的人们到此赶集购物。

仪封最吸引人的庙会是农历三月十九纪念孔子祭日的“小麦会”(又称物资交流大会)。庙会当街两台大戏,一南一北对峙。看戏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仪封最热闹的集市集中在农历腊月。每年一进入腊月,尤其是腊月十五以后、腊月三十以前,来这里赶集的乡亲络绎不绝,他们购买新衣、置办年货,赶集的人简直就像赶(庙)会一样。

记者问赵星耀老人三个与孔子有关的庙会是从何时兴起,又从何时开始具有比较大的规模的, 赵星耀说,这三个庙会从他记事起就很隆重。

据赵星耀老人掌握的史料记载,仪封的庙会从清朝初期兴起,兴起后不久就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整个清朝都在延续,道光时期达到鼎盛。民国直至解放初期仪封庙会基本还保持着原来的规模,到1958年以后,仪封的孔庙、华严寺、重阳阁等相继被扒,庙会才逐渐走下坡路。

据史料记载,清朝道光年间仪封建了寨之后,仪封庙会逐渐达到了鼎盛时期。

赵星耀老人向记者介绍说:“要说当时的仪封寨建得怎么样,用现在的话说那就叫上档次。当年仪封老寨长赵连珠(音)拿出自己400亩地建了仪封寨。仪封寨有四个寨门,每个寨门都有名字,分别刻在四个寨门前的大石头上。仪封寨的四个角和中间还立有五个炮楼。寨墙上有射击孔,当出现外来攻击者时可进行自我保护。”如此大的村寨在方圆几十里都少有,所以在清朝和民国时期说仪封庙会影响方圆几十里是符合情理的。

赵星耀举例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仪封村曾经来过100班铜器班子,从北门进从南门出。不仅如此,越调戏班在仪封唱了整整一个月,其规模可想而知。

在仪封人中姓赵的占百分之七八十。赵姓人家有个族规,就是尊重孔子。仪封的庙会是为了纪念和尊重孔子兴起的,所以,仪封庙会遵孔重教是其文化特质。

仪封地处西平县城西部,周边有遂平、泌阳、武钢、舞阳、漯河,且是泌阳经由漯河的交通要道。由于仪封庙会规模较大,说它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商业中心也不夸张。它自然也给这一带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仪封人欲重建孔庙

在采访中,记者试图找寻仪封当年举办庙会时红火场面的蛛丝马迹,但当年宏伟壮观的孔子庙、封人见圣祠、重阳阁等都已经被夷为平地,当年林立的碑碣也早已不见,只有幸存的数棵古柏依旧郁郁葱葱。

“当年的孔庙气派得很。”提起当年,赵星耀有些激动地说。他说,孔庙在清朝顺治年间翻修过。当时有一个叫闫兴邦(音)的河南巡抚,来到仪封看到仪封的孔庙不仅规模小,而且破败不堪,大殿的墙壁几乎要坍塌,就筹措资金重建孔庙。资金筹措齐后,从乾隆十五年开始,由西平知县负责修建孔庙,一直建到乾隆二十五年。孔庙的东面是玉皇阁,对面是华严寺。

现在,仪封的庙会虽然还在举办,但规模早已不如从前。现在的孔子庙是几年前私人出资建的,只是在几间房子里立了个孔子像。

2006年仪封被评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20115月,仪封被命名为孔子办学圣地。早在明、清时期,仪封农民画、大铜器、民间舞蹈已誉满乡里。近年来,随着文化特色村的命名,有不少村民农忙在家种地,农闲背着画板走南闯北绘画卖画, 不但自己赚了大钱,还带动了全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并把绘画和书法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

“仪封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长期的教化和熏染,使仪封村及其周围的乡亲团结友爱,千百年来过着恬淡、幸福的生活。他们会种庄稼、会作画、会演戏、会打铜器、会踩高跷,一批名人从这里走出去,又一批名人诞生出来。仪封,不仅繁华热闹,而且书墨飘香。这样一个地方办庙会,肯定别具特色。”对于庙会逐渐衰落,仪封村的村民们很感慨地说。他们期待着有一天,仪封的庙会能重新兴盛起来。

    “仪封现在有人在准备重建孔庙,由祖籍是仪封的商人捐资。等孔庙建成之后,我们仪封的老年人会集中在一起出谋划策,争取让仪封庙会重回巅峰。”赵星耀说。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