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摘要:科技引领未来 创新驱动发展——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综述记者 王 伟 李中海 通讯员 杨新立 回眸“十二五”全市科技工作驶入快车道 “十二五&rdq
科技引领未来 创新驱动发展
——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记者 王 伟 李中海 通讯员 杨新立
回眸“十二五”全市科技工作驶入快车道
“十二五”期间,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十百千”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切实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书写了科技事业新篇章,驶入了科技发展快车道,基本实现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制订的目标。
自主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全市研发投入由2010年的3.4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3亿元,市本级科技专项经费由2010年的54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100万元。全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3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115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6家。建立院士工作站3个,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33项,其中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三等奖2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39项。全市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4%,比“十一五”提高了7个百分点。
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集中科技资源实施了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业机械、超高压装备、电子玻璃、煤化工、夏南牛、畜禽设备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争取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7项、科技资金3400万元。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壮大。“十二五”期间,我市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6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创新(试点)型企业11家。
农业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取得农作物新品种证书25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5%以上,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稳步推进。河南驻马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科技部批复,我市成功加入中原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新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12个。实施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4项、省级科技富民强县项目5项。
科技合作步伐加快。2014年,我市与中科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合作成立了驻马店分中心;2015年市政府与郑州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拉开了郑大科研人员到我市从事科研以及郑大科研成果向我市转化的序幕。
知识产权和防震减灾工作成效显著。“十二五”时期,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从2010年的568件和318件上升到2015年的1342件和893件。认定省级、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4家,消除零专利企业150家。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扎实有效,嵖岈山地震台并入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运行,“一县一台和一市一中心”项目顺利推进,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明显增强。
展望“十三五”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优势。” 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创新不仅能提高传统生产要素的效率,还能够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要素组合,特别是通过技术、制度、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引导创新要素和传统要素形成新组合,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通过创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增强产业集聚区内企业积极开展研发活动,攻克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题,积极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加强农业科技工作,进一步提升科技在农业上的贡献率。抢抓我省创建国家级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机遇,加快我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升我市农业科技总体水平。到2020年,新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10个,培育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至2家,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全覆盖。
加强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工作,促进科技惠及民生。开展生物医药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围绕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循环经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研究与应用。开展城镇发展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加强防震减灾体系建设,提升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加大科学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基础条件。到2020年,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0个,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实现大中型企业研发中心全覆盖;力争培育2家以上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县区产业集聚区皆拥有一个企业孵化器;争取建立一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6年推进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6年,将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十三五”科技规划为主题,以科技惠民、科技兴企、科技助农为重点,大力推动全市科技事业发展,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2016年的预期工作目标是: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培育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以上。争取省级重大科技专项1个,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5个。培育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培育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认定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个,专利申请量达到1600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抓重点,在落实目标任务上用实招。一要创新科技计划管理机制。认真落实《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市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突出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治理机制。二是认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三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四是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五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地震工作。六要强化科技精准扶贫。以科技扶贫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科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支撑作用。
抓亮点,在加快创新步伐上见成效。一要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突出“有机、绿色、生态”,抓好第六产业正阳核心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力作用,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二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产业集聚区)为核心,以省定产业集聚区为基地,围绕做强做优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汇聚优质创业创新资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落实先行先试政策,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高地。各县区要结合实际争创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组织企业和团队参加省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三要抓科技招商。利用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优势,积极谋划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招商项目和创新型招商项目,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
补弱点,在加长科技工作短板上下功夫。一要加强企业主体培育。二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要重点抓好创新平台的组织、制度、经费、服务、创新“五个落实”。三要促进科技金融有机结合。要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平台,推动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融资路演、项目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的联动合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定制化的投融资服务。
着力围绕八项重点工作求突破
围绕民生着力开展科技创新。围绕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节能环保、消防安全等领域的难点问题,推出1至2个重大科技惠民项目,推动民生领域技术攻关、先进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
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开展科技服务。一是加快构建众创空间。依托我市11家省定产业聚集区、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部分大中型企业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加快建设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互联网+”创新平台,建设“互联网+”创业模式,促进互联网与各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专业孵化机构,完善创新链,加快壮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群体。
围绕中小企业着力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加强研发中心建设管理。围绕产业集聚区等企业积极培育省级、市级研发中心。新培育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以上。二是加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发挥中科院河南育成中心驻马店分中心作用,积极搜集我市企业科技需求,对接中科院技术成果,争取2项以上中科院科技成果在驻马店落地转化。积极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和驻马店科技孵化器作用,组织孵化科技型项目和科技型企业。积极利用“一网三库”科技创新资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网上服务。积极利用远程医学分中心平台,开展面对全市人民的医疗科技服务,让全市人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三是加强产业创新联盟建设。
围绕产业链着力部署创新链。一是实施企业成长工程。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集中科技资源,主要在农业机械、医药化工、电子玻璃、煤化工、医药、新能源电动车等行业加大科技研发支持力度,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使其不断做大做强。二是构建现代化科技信息平台。各级产业集聚区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信息平台,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我市传统主导产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企业要着眼互联网+智能制造,从前端的产品设计到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达到智能化生产制造,促使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开展科技招商。每个县区科技(工信)局(委)要牵头引进不少于1个亿元科技型企业招商项目。
围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以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阳航天科工基地核心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国家、省、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实现从土地到餐桌全链条增值,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新机制。
围绕企业关键技术需求着力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以破解企业需求的关键技术难题和推动技术产业化为重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力争年内争取省级科技重大专项1个。组织实施市本级科技重大专项5个。
围绕科技合作平台建设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一是抓好科技成果评审工作。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公平公正的要求,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和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2016年计划评审奖励市级以上科技成果80至90项,推荐申报省科技进步奖参评项目3至5项。二是加大成果转化力度。重点承接转化中科院、郑大等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成果,争取每个县区转化1项成果。三是抓好转化成果效益突出的项目评奖工作。评选4个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突出的项目并给予资金奖励,引导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升企业发展科技贡献率。
围绕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抓好各类科技人才的创新工作。一要培育人才。加强政策引导,制订科技人才发展规划,营造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机制。二要引进人才。通过开展科技合作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力求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发展一个产业。三要用好人才。注重在实践中造就人才,依托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产业项目和工程项目,集聚和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建立健全市县区科技部门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开展经常性沟通交流,增进彼此感情,增强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完善充实“一网三库”的专家人才库,储备一批我市各领域的专家人才,提高我市成果签订和项目评审水平,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新形势、新起点、新征程,全市科技工作者一定会进一步解放思想、自我加压、奋力崛起,瞄准更高目标高歌猛进,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